第七百一十二章 頑固不化(第2/3頁)

秦德威答道:“平定北虜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乃是個長期過程,五年、十年、二十年皆有可能。

而且,這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性的過程,絕非一兩次冒險行動就能一勞永逸。

夏言提議復套,在眼下這個階段,就屬於軍事冒險,宛如賭徒上賭桌,十賭九輸。”

夏首輔:“……”

剛才是嚴嵩,現在又輪到自己了?

嘉靖皇帝只想要見效快,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問題,聽到秦德威這個口氣就不太喜歡。

但暫時還是忍耐著,畢竟目前看起來,只有秦德威像是靠譜,只能聽秦德威嗶嗶了。

“若想平定北虜,其實打的不只是軍事仗,還是政治仗、經濟仗,甚至目前政治仗、經濟仗的優先度反而更高。”

秦德威說到這裏,有意停頓了一下。

但可惜在場人裏,沒人問他什麽叫政治仗,什麽叫經濟仗,都在瞪著他。

秦德威只能繼續說單口的,“政治仗就是對人心向背的爭奪,我認為可以采取幾個措施。

第一,流落北虜的漢人,只要肯回歸就全部赦免,嚴禁邊軍殺回流漢人冒功!

無論如何,中原也比大漠舒適,只要有條件,大部分漢人自然願意回來。

第二,在邊境招徠北虜胡人,發放生活用資,給與地方牧馬。但只接收逃亡過來的窮苦胡人,不接收北虜裏的頭領貴人。

彼輩在塞北生計艱難,飽受上人壓榨,朝不保夕。但到大明後衣食安穩,必然對大明效忠,稍加利用便可有大用。

第三,提振邊鎮軍民士氣,增強其守土意志!”

秦德威說的所謂“政治仗”幾點,在場人都都覺得第三點最重要,但偏偏秦德威說得最簡單,就那麽一句話。

嘉靖皇帝終於還是忍不住問出來了:“如何提升邊鎮軍民士氣?”

“當年祖宗創立衛所屯田制,本意是讓軍戶有田可種,正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但情況遠不是如此。

軍戶本身不但要上繳子粒,還要承擔大量力差,未必願意將屯田視為恒產!

尤其可惡的是,這些賦稅、差役制度漸漸成為衛所各官霸占屯田,驅逐軍戶為自己牟利的工具!

長此以往,邊鎮軍戶不堪重負,豈能不逃亡,又哪來的士氣守邊抗虜?”

夏首輔說了句:“朝廷自會定期派遣官員清查屯田。”

秦德威想也不想的說:“那也是治標不治本,邊鎮軍民士氣低落,沒有積極性與北虜力戰到底。”

夏首輔回應說:“那又能如何提振士氣?”

秦德威沒再與夏言說話,對嘉靖皇帝奏道:“不知陛下有無魄力,做一件千古未有之善政?”

“千古未有”這幾個字,讓嘉靖皇帝很有興趣。

秦德威答道:“永久免去邊鎮軍戶所有負擔,包括錢糧和賦役!軍戶屯田一切所得歸自己所有!”

這個提議讓君臣所有人都很震驚,無數問題一下子湧進心頭。

如果不交稅不服役,那還是大明的臣民嗎?

失去了軍戶上繳的錢糧,那麽彌補缺口的錢糧從哪裏來?

如果都不服役,邊軍的兵源又從何而來?

就這麽簡單的一句話,不知道要牽扯到多少方面,只怕要對邊鎮進行全方位的改制。

眾人都有很多想不明白之處,需要秦德威深入講解。

秦德威趁機又塞私貨說:“陛下若有意推行,不如在文淵閣設一個軍機處……”

嘉靖皇帝喝道:“夠了,先不提這些,其他的措施又是什麽?”

執過政的都知道,這種改制必定是艱巨麻煩的事情,改成什麽樣效果也未知。

而嘉靖皇帝現在沒多大心思在國務上,十分討厭麻煩事情,所以幹脆就拋之腦後不想了,也不想聽秦德威深入講解。

秦德威勸道:“陛下!鞏固邊防首先在於穩固人心,此乃根本之策!”

嘉靖皇帝冷哼道:“區區夷狄寇邊而已,豈能自亂陣腳,隨意變更法度?你還是先說說經濟仗、軍事仗!”

秦德威還想繼續勸:“陛下若擔心不測,可先選一地試行,大同就可以!”

嘉靖皇帝又不耐煩了,警告說:“朕說不必了!”

秦德威暗暗嘆口氣,又開口說:“關於經濟仗,要先從酋首俺答的心思說起。

第一,此人是北虜宗主小王子的叔父,但勢力極大,將小王子部族逼到了東邊遼寧鎮之外。

而且俺答與小王子多有不和。所以想接受大明冊封,借大明的爵位壯大聲勢,並壓制小王子。”

很多年前,時人對北虜達延汗稱為“小王子”,後來大明就一直用“小王子”指代北虜宗主大汗了。

嘉靖朝時的小王子到底叫什麽,秦德威這樣的“全知”穿越者也不知道,因為歷史上根本沒有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