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青詞大學士(第2/2頁)

還記起職責所在,秦太監趕緊收了嚴、秦兩人的稿子,然後就送進仁壽宮了。

當秦太監回到無逸殿時,夏言和顧鼎臣兩人還沒有寫完。

這很正常,現場原創當然比直接抄寫慢的多,速度就不是一個量級,就是不知道嘉靖皇帝怎麽想。

又等了半刻鐘,夏言和顧鼎臣才交出了稿件,秦太監又跑了一次仁壽宮送稿。

當秦太監再次回到無逸殿時,宣布了欽定的評比結果:“第一秦德威,第二嚴嵩,第三夏言,第四顧鼎臣。”

三名本來互有嫌隙的內閣大學士不知不覺間,忽然生了同仇敵愾之心,齊齊斜視著某個半道闖進來的水貨大學士。

奪冠選手秦德威險些高舉雙手歡呼幾聲,這次用歸有光看來用對了!

不愧是能夠名垂五百年後、以文筆情感真摯聞名的散文家,改行寫青詞,一樣給力!

秦太監沒有給秦德威慶祝時間,言簡意賅的又一次宣旨:“皇上口諭,命爾等作第二場青詞,題為新茶!”

聽到這個題目,幾位大學士一起感到驚異。如果說剛才“長生”是個大熱題目,那“新茶”就是冷門偏怪的題目了!

尤其秦德威,更是頭大如鬥,青詞並不是他的強項,後世誰會研究青詞怎麽寫啊?

青詞本質是寫給上天的禱詞,新茶這個東西能寫出什麽禱告內容?又怎麽祈福?

這一定是來自嘉靖皇帝的惡意!

四人再次分頭回到廂房去撰稿,這次平均用時長了很多,再沒有飛速交稿的。

夏言、嚴嵩、顧鼎臣三人交稿時間都差不多,唯獨秦德威最慢,還在裏面冥思苦想。

但秦太監這次沒有先走,而是耐心的等候著。又多拖延了半刻鐘,秦德威免勉勉強強的交出了文稿,被秦太監一起送走。

再次出現後,秦太監宣布了第二場的名次:“夏言第一,嚴嵩第二,顧鼎臣第三,秦德威第四。”

內閣大學士頓時揚眉吐氣,終於能對水貨大學士反戈一擊,不至於被水貨大學士強壓了。

然後秦太監奉旨引導四人進了仁壽宮,又來到正殿,四人便上殿朝見。

嘉靖皇帝沒管三個內閣大學士,只對混進來的水貨大學士感興趣,因為兩首青詞之間的反差太大了。

他目光如炬的詢問道:“祈求長生之詞甚好,是你早先預備下的?”

秦德威答道:“臣年輕識短,對玄修大道領悟不夠,只能靠勤學苦練,在家時常撰擬青詞,又經反復修改之後,才有一二所得。”

無論怎樣,若想在嘉靖皇帝這裏過關,總要先把應該有的態度擺出來,嘉靖皇帝真正看重的可能就是態度。

秦德威最大的優勢還是年紀,年輕人閱歷少,對哲學東西體悟不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態度必須擺正了。

嘉靖皇帝又說:“但後面這篇,又何其敷衍也!”

秦德威不敢說陛下你這“新茶”是什麽破題目,只能繼續答道:“臣撰青詞,需要累日反復推敲、苦吟,文稿才能堪堪入目。”

嘉靖皇帝較起真來也是很杠,又質疑說:“看你吟詩作詞向來快捷,為何青詞就難了?”

秦德威拼命解釋說:“詩詞乃是抒發心境,臣自然可以隨心所欲,隨性而發。但青詞語涉皇天上帝,臣心裏端重,實在不敢妄為!”

嘉靖皇帝就指示說:“要多加修習!”

秦德威聽到這裏,就知道自己算是過關了。

對其他三人,嘉靖皇帝沒什麽單獨想說的,反正都是正常發揮,並沒有值得拿出來問的特殊之處。

所以就一並發話說:“朕欲長居西苑修道,欲命爾等大學士入直無逸殿,輔贊玄修!”

實在是事起突然,三位內閣大學士面面相覷,一時間不是很懂。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大學士都是入直文淵閣,在文淵閣審閱奏疏,並票擬處置的。

若全跑到無逸殿入直,又算是怎麽回事?那以後文淵閣就沒人了?內閣還要不要辦公了?

而水貨大學士秦德威很想舉手問一句,陛下你這次說的大學士裏,也包括我嗎?

說句心裏話,他秦德威年輕心浮,現在真的不想入直無逸殿,等到中年暮氣了再考慮入直比較好。

再說他秦德威只是個四品,並不配啊!更不想和幾個老頭子天天被關在一起。

但又不能讓皇帝體察到,他秦德威不想留在宮裏幫助皇帝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