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第2/3頁)

要知道兵部尚書掌管武職選用,他徐老三也是被兵部尚書管著的!

而且徐老三還有點泛酸,“那李涇到底是誰?為什麽你會如此用心幫助他?我才只是個千戶而已,好多年了也沒變化。”

秦德威輕描淡寫地說:“原因很簡單,他有一個好妹妹。”

徐世安:“……”

隨後秦德威又去了旁邊戶部,找到戶部尚書王以旂,分析說:“時機實際差不多成熟了,可以開始嘗試南京和京師之間的匯通了。

大體是這樣,長江上的抽分局、南方運河上各地的稅關解銀都可以先集中到南京。

然後也不用浪費人力財力千裏迢迢的押送京師,只需要從京師這邊源豐號提走就行了。

此外京師官員如果打算向南方轉移銀兩,也可以把銀子存入京師源豐號,然後從南京支取,領銀票更好。”

這些都是戶部範疇的事情,就看王以旂有多大的決心去推動了。

從戶部出來後,秦德威又鉆進了禮部,去見另一個尚書了。

跟著長見識的徐老三真開了眼,恍恍惚惚還以為秦德威是個首輔,什麽事情都能插一手。

秦德威行過禮後,就莫測高深的對張老師問道:“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張潮莫名其妙,反問道:“準備什麽?”

秦德威就提醒說:“老師,時代變了!”

張老師古井無波的回應說:“又又又變了?”

秦德威無視了張老師的調侃,直接說:“詩文賦文先放下,老師你要準備研究青詞啊!別人或許可以躲開,但你這個禮部尚書是躲不開的!而且不寫就是罪過!”

秦德威看似說得很不正經,其實都是對大勢的預判。

嘉靖皇帝真正開始修仙後,便對青詞數量和質量有病態般的追求,格外上心。

張老師內心深處對青詞還是有點抗拒,別說張老師,任何一個正常士大夫都不會多看幾眼青詞。

張老師忍不住就抱怨說:“你整日裏攛掇別人研究青詞,又不見你自己寫!”

秦德威答道:“誰說我沒準備?我手裏兩百篇青詞,各色題材都有,乃是我一個門生歸有光的嘔心瀝血之作,短期內夠用了。”

張老師:“……”

隨後秦德威又想起另一個問題:“老師你有沒有獲得禦賜銀章?”

張潮搖頭道:“我哪能有銀章?一般只有內閣大學士才有,偶爾也有極其個別其它大臣獲賜。”

銀章就是皇帝賜予大臣的私人印記,確實非常稀少,而且是與密疏制度相輔相成的。

如果有不方便公開的話要說,奏疏就可以不署姓名,然後蓋上銀章封住,讓嘉靖皇帝通過印記辨別是誰。

或許有人要問,密疏有這麽重要?在別的時候不好說,但在嘉靖朝非常重要。

講究權術的嘉靖皇帝本人極為重視密疏,甚至將密疏制度重搞了一遍,制定了許多條框要的讓大臣們遵守。

而且在實踐中,密疏攻訐成為嘉靖朝最重要的黨爭工具,甚至也是皇帝了解外朝動向的信息渠道。

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一般奏疏相當於五百年後的工作群發言,而密疏就相當於與領導私聊,獲賜銀章就相當於加上了領導微信。

可以說在嘉靖朝如果沒有銀章,連參與黨爭的資格都沒有,而秦德威手裏目前就沒有這個東西。

如果說秦德威內心深處有什麽焦慮的話,這個可以算是目前最大的焦慮了。

皇帝不上朝,不見大臣,夏言和嚴嵩都有禦賜銀章,都可以寫密疏,那他秦德威怎麽辦?

“到底怎麽才能獲得銀章?”秦德威自言自語說。

張老師嘲笑道:“銀章象征著天子的親近,你只能問你自己了,如果連嘉靖男兒都不能破格得到,別人更沒戲。”

從張老師那裏出來時,一天大部分行程都結束了。

秦德威對徐老三詢問道:“你感想如何?”

徐世安感慨道:“當權臣一點都不休閑,沒想到需要操心如此多的實務。”

秦德威就答道:“這只是我的日常而已!”

秦德威雖然不是閣部大臣,但是他太矚目了,回到京師的消息還是被傳開了。

然後詹事府詹事陸深在公房枯燥的等了一天,也不見秦德威來報道。

陸詹事就不明白,你秦德威既然如此不在乎詹事府,那當初還爭什麽少詹事!

在陸深陸詹事的眼裏,如今詹事府這套人馬,堪稱大明歷代最強東宮輔弼陣容!

兩個狀元,一個探花,一個會元,歷數洪武之後,沒哪一屆東宮班底能比!

如此優秀的陣容,卻因為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缺席,始終不能正式開始工作,只能平白消磨時光,讓陸詹事感到無比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