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公平公正公開(第2/3頁)

嚴嵩嘆口氣,說真的,如果秦德威是瓷器的話,自家兒子只能算個瓦片。

可瓷器和瓦片糾纏碰撞,最後還不一定誰占便宜。

果然第二天,秦德威就正式上疏,奏請在四夷館增設西洋館,並征調國子監監生十五人為譯字生。

而且還精準的列出了一份名單,其中赫然有嚴世蕃這個名字。

奏疏送到宮裏,內閣直接就擬票照準了,然後就順利批紅,擬旨下發吏部,沒有任何阻礙。

知情人都將嚴世蕃這遭遇,當成了秦德威泄憤的表現,犯不上為了個嚴世蕃,做惡人攔著秦德威。

正在太常寺歷事的嚴監生收到調令後,很幹脆的就離開太常寺,去了四夷館報道。

四夷館地點在東安門外,從這個位置就可以看出,四夷館是一個多麽邊緣的衙署。

大部分朝廷重要衙門都位於長安左門外,三法司在西城,這兩處是朝廷核心所在。

四夷館卻另設在了東安門外,而且連個完整的衙署都沒有。

就在胡同裏,分散了九個小院子,就是四夷館內設的九館了。

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小胡同裏,嚴世蕃忍不住就吐槽,沒見過比四夷館真沒排面的官方機構了。

這一波新被抽調來的十五個監生,都被聚集在了胡同裏一個空院內。

據說這個院子,馬上就要成為四夷館新設的第十館,也就是西洋館。

嚴監生掃了一樣,發現了幾個認識的同學,不禁連連冷笑。

秦德威為了報復自己,打出抽調國子監監生的“旗號”,簡直是自取滅亡!

要知道,國子監監生雖然沒有了含金量,不被視為“正途清流”,待遇比進士差得遠,但也是出身之一。

有資格選官,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被選派為知縣。

所以被抽調來當四夷館譯字生的國子監監生,內心其實都有怨氣。

當了譯字生,就意味著仕進希望徹底斷絕,一輩子與外事文書打交道吧。

嚴世蕃對這幫同學們的心情洞若觀火,只要自己尋找切入機會鼓動和拱火,這幫監生遲早會鬧事。

一個人鬧事,和十幾個人集體鬧事,那可不是一種性質,至少也會讓秦德威焦頭爛額、臉面大損。

想到這裏,嚴監生也就不擺禮部尚書公子的架子了,主動混入了國子監同學裏,與同學們打成了一片。

不但是心有所求,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保護,這就叫做群眾基礎。

雖然嚴世蕃尊容不行,但他不缺錢,也不缺爹,對其他監生大包大攬的說:“今晚我作東,一起樂呵樂呵。”

教坊司樂戶歸禮部管,而禮部尚書是嚴監生他爹。

這就引發了一陣小小的歡呼聲,這十幾個監生,儼然就要以嚴世蕃為核心人物了。

嚴世蕃忍不住暗暗得意,這次讓你秦德威也嘗嘗,被人以小博大的滋味。

忽然有四名雜役走進了院門,然後又左邊兩個右邊兩個,站在門邊等候。

眾人便知道,有大人物來了。

隨後見到個冠帶齊全的年輕官員出現在院門口,昂首闊步的拾階而上。

少年官員站在月台立定了後,對著院裏眾人說:“本官秦德威,奉命提督四夷館。”

眾監生忽然有些恍惚,眼前這個人就是讀書人裏的最成功案例!

走監生路線的人,都是科舉撲街,而秦德威則是最年輕的科舉狀元。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這反差讓人抑郁。

嚴監生的體型外貌辨識度太高了,秦德威稍微掃了兩眼,就在人群裏看到了嚴監生,但並沒有在意。

人群自動安靜了下來,都知道接下來是訓話時間。

秦德威侃侃而談:“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提督四夷館的第一把火就是增設西洋館!

如果諸君不知道著西洋館是幹什麽的,本官就舉一個例子。

去年新造的佛郎機炮,就是從西洋佛郎機人手裏得到了原型,然後才能仿制成功。

如今的西洋人船堅炮利,未來必將成為不可忽視的海外力量!所以新設的這個西洋館,就非常重要!”

眾監生老神在在的,假裝用心聽著,其實都沒當回事。

畫大餅、打雞血,那簡直就是當老總的必備技能。

秦德威也沒在意別人的態度,繼續說著:“關於未來西洋館的事務,直接向我稟報就好,我親自來抓!

所以你們這十五個人都是由我負責,不須再通過中間其他人!”

這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讓眾監生不禁眼前一亮。

懂官場的都知道,做什麽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著誰做事。

這秦德威可是公認的未來巨星,傳言八成可能做到尚書,六成可能做到大學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