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翰林該做的事(第2/3頁)

畢竟十七八歲的年紀,任性胡鬧也正常,難道還指望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老成謀國?

大凡士林名人多有個性怪癖,秦狀元去搞火器,差不多也被歸類為這種名人怪癖了。

但滿朝上下都萬萬沒想到,秦狀元這不務正業的,居然真的造出火炮了。

孔夫子挎刀,能文能武啊。

內閣不知道這算不算功績,翰林在修史編書講課方面做出了事業,按照慣例擬旨獎勵就可以了。

但翰林造火炮這種事,真沒有前例,所以就請陛下聖裁了。

從秦狀元本心來說,研發新式火炮是出於對大明的熱愛,沒想過什麽獎勵不獎勵的。

卻說秦德威得知廷推結果禦批了後,一切正式塵埃落定,便徹底放了心。

自己這正六品詞臣的勢頭還沒過去,師叔又當上了戶部尚書,必須要更加的低調啊!

所以秦德威又溜達到了翰林院,闖入學士公房,對溫學士說:“我,秦德威,請假!”

溫學士擡了擡眼皮,冷聲道:“不準!”

秦德威十分詫異,不滿的說:“前輩您還講不講理了?怎麽能不讓人請假?前兩個月都準了,為什麽這次又不準了?”

溫學士莫得感情的說:“今日從宮裏傳來聖旨,命翰林院重新修訂、校錄列祖列宗的《皇明寶訓》!”

秦德威還是沒明白,翰林編書是好事,修完就升官,肯定輪不到自己啊,與自己請假有什麽關系?

溫學士又接著說:“皇上欽點,由你秦德威為修纂官,給與三年時間完成!”

霧草?秦德威大吃一驚,皇上這是抽什麽風?

咱上奏申請的是繼續研發千斤重炮啊,怎麽下來的詔旨是編書?這兩種工作差的可有點多!

所謂《皇明寶訓》,通俗的說法叫做“皇帝語錄”。

就跟皇帝實錄一樣,每個皇帝都有一本,將皇帝對政事的言論分門分類的編纂起來。

秦德威默默算了下,從太祖高皇帝到武宗毅皇帝,一共八個人,加起來怕不是幾十卷了,四五十萬字總是有的。

現在全靠人工毛筆手寫啊,未來三年,翰林工作內容就是幹這個了?

不過皇帝只說讓自己幹這個,但也沒說不讓自己幹別的?

溫學士不知道是個什麽心情,這屆新人實在太難帶了,就說了句:“你還是幹點翰林應該幹的事情吧!”

一個狀元翰林,不珍惜翰苑時光,在翰林院幾乎見不到人,天天請假在外面跑。

一會兒造火炮,一會兒上下串聯折騰廷推,這叫什麽詞臣啊?

你知不知道,已經有人在秦詩霸、秦日萬之外,又叫你秦大炮了?

秦德威從溫學士這裏退出來,又去了隔壁屋子找張潮張學士,詢問道:

“剛剛得知,學生我奉命修訂《皇明寶訓》,老師可有什麽指教嗎?”

張學士冷哼一聲,“我教不了你!”

秦德威恭敬地行禮:“好的,既然老師無可教導,那我就先走了。”

“回來!”張學士喝道:“你沒作過編書這種差事,又涉及到列祖列宗,務必仔細了!正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點翰林該做的事情!”

秦德威大大咧咧的說:“老師你放心,我絕對讓皇上滿意!就算我不懂編書,但我懂皇上!

我先低調的混著,等時機到了再交差,反正皇上給了三年時間!”

“低調”兩個字,聽在張老師耳朵裏,只覺得格外刺耳。

請不到假,不意味著不能曠工和早退。

秦德威給翰林院孔目下了個命令,找老版本的《皇明寶訓》,搬一套到狀元廳,然後他就走人了。

今晚約好了,去王師叔家裏喝點酒,慶祝一下王師叔晉身朝堂核心層。

戶部尚書,六部之中排名第二,掌管全國錢糧和度支!

所以秦德威就琢磨著,源豐號京城分號的開設,可以開始考慮了。

能在京城和南京之間業務聯通,那金融業才是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就是京城情況遠比南京復雜,必須要慎重,各方面條件也必須要準備成熟。

秦德威與王以旂真不算是外人,直入書房,對王師叔行禮道:“恭喜大司徒!”

王師叔連忙扶起,感慨說:“錢糧事務向來繁難,戶部政務千頭萬緒,頓感肩上似有千鈞重擔啊。”

秦德威隨口道:“待我得了空,去戶部坐一坐,幫你理清了頭緒。”

王師叔無語,他感覺主動提起工作是個錯誤。

秦德威唏噓道:“就是我為了師叔你,折騰的過了火,眼看要被打入冷宮了。

今日皇上突然欽點了我,去修訂歷代《皇明寶訓》,並給了三年時間。”

王以旂:“……”

這不就是翰林該做的事情嗎?按慣例編完書就升官,打破頭都要搶的好差事,怎麽就是冷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