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看不見的手(中)(第2/2頁)

第一個原因就是資歷問題,霍韜只是正德九年進士,至今才二十二年,就站在了這個頂端位置上。

在場人裏都有很多比霍韜還資深的,心情自然十分微妙。

而許贊是弘治九年進士,至今四十年了,絕對的老資格。

雖然霍韜更想吐槽,那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做官不到二十年都已經入閣了,你們怎麽不去說?

第二個原因就是,霍韜出頭純粹靠大禮議站隊,是所謂的議禮派功勛人物,但很不討主流輿論喜歡。

這個時候,很多大臣已經被收拾得不敢直接懟嘉靖皇帝了,但不介意反對一下霍韜啊。

所以現在就形成了這種局面,頂端大佬裏支持霍韜的多,三個尚書裏兩個是支持者。

但整個官員群體裏,支持許贊的聲音更大。

便有人道:“那就呈奏皇上聖裁!”

又有人駁斥道:“廷推本就是為了公推賢良,如果動輒勞煩皇上,還要廷推做什麽?”

先前的人說:“按制,吏部天官本就該由皇上獨斷,只是這次皇上特旨廷推而已!”

後面的人繼續駁斥:“既然皇上特旨廷推,那就按廷推規矩辦!”

人人心知肚明,現在就奏請聖裁,肯定是幫了霍韜。因為霍韜這樣的大禮議功勛,在天子心裏更親密。

反對現在就上奏,要求繼續討論的,肯定許贊這邊的人,畢竟許贊的“群眾基礎”更好。

兩相比較,爭吵時間越長,霍韜面臨的輿論壓力就越大。

因為按照君子之爭的“道德標準”來看,如果明知“不得人心”,就應該表示不戀權勢,主動讓賢。

還堅持著不肯讓位的,就會又產生加倍的新負面輿情。

所以霍韜意圖就是速戰速決,將皇權拉進來終結爭論,而許贊就想著打持久戰。

雙雄對峙,局面陷入了僵持!

此時突然又另一個人排眾而出,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幾位大佬所在的核心圈子。

這個舉動十分突兀,頓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眾人又定睛看去,這不是今日秦家班的三號又是誰?

一號,鎮場大佬王廷相,負責戰略威懾;

二號,力捧對象王以旂,負責貌美如花、潔似白蓮;

三號,主攻手桑喬桑禦史,負責戰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