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看不見的手(上)(第2/2頁)

王廷相看著桑喬,桑喬卻也看向王廷相,問道:“大司寇你怎麽看?”

踏馬的,王廷相還能怎麽看?當然是贊同桑喬了。

今天默認的主角之一,吏部尚書位置的有力競爭者之一、現任戶部尚書許贊見王廷相率先贊同,也就順水人情的贊同了。

霍韜對此無所謂,同樣說:“我看周大人可以!”

周侍郎本人都沒意見了,又有如此多大佬的推舉,別人自然也犯不上做惡人。

再說周侍郎六十歲的人了,論資歷也很深,升到南京當尚書也算是應該的。

今天廷推的第一個結果出來了,推舉吏部左侍郎周用為南京禮部尚書。

這個不叫通過任命,只能算推舉。廷推結束後要把結果匯總奏報給皇帝,等皇帝禦批了才算正式通過。

然後周侍郎又說:“那吏部左侍郎推舉何人?”

如果他被推舉到南京禮部,那吏部左侍郎又空缺了,按照規定,正三品以上職位都要通過推舉程序。

說起這個,眾人就摩拳擦掌了。

尚書太硬了,大多數人其實都插不上手。但吏部左侍郎這種三品位置,誰都有合適人選,說不定就成了呢?

今天出了一把風頭的桑禦史再次率先發言:“原總理河漕的王以旂勞苦功高,年資亦深,可以推舉為少冢宰!”

對王以旂這個名字,大家不太適應,默默的在心裏面,把王以旂的標簽改成了“秦德威師叔”。

然後大家紛紛發現,這麽改了後,感覺就有內味了!還是老規矩,先看看大佬們的態度。

如今吏部和禮部空缺的情況下,在場的第一档次大佬有五個。

分別是戶部許贊、兵部張瓚、刑部王廷相、工部林庭(木昂)四個尚書,再加上一個左都禦史霍韜。

如果沒有吏部尚書,戶部尚書許贊就是名義上地位最高的,桑喬對許贊行了個禮,問道:“大司徒以為如何?”

許贊瞬間也考慮到了三點,第一,這是秦德威的師叔!

第二,秦德威與王廷相是合夥同謀,他想當吏部尚書,也急需王廷相在廷推中的支持!

第三,王以旂是上次敢跟霍韜搗亂的人,是可拉攏對象!

所以許尚書果斷開口道:“王以旂總督河漕,治理徐呂二洪,功績顯著,理當晉升!”

眾人立刻就意識到,大司徒許贊居然如此強力的推舉秦德威師叔,這就是有情況!

王廷相有點懷疑,是不是秦德威私下裏勾搭過許贊了?

許贊發言後,眾人又紛紛看向第二位的兵部尚書張瓚,但張大司馬卻沒說話,仿在再等待什麽。

霍韜皺著眉頭,猶豫良久後咬牙道:“推舉王以旂可行!”

還是那句話,人總會被形勢逼著理智的。秦德威說過兩次了,得加錢!

如果這會兒不穩住王以旂,那王以旂回頭再拼命推舉自己當禮部尚書,瘋的就是自己了。

再說只是一個吏部侍郎,影響不了大局,給就給了!

王廷相洞若觀火,發現許贊、霍韜這兩邊都不想與秦德威“開戰”,所以很姑息……

其實王廷相是全場最清醒的人,他知道秦德威硬實力虛得很,不然秦德威哪還用硬蹭自己?

可一直在虛張聲勢的秦德威,偏偏就嚇住了人!

這便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王廷相暗暗嘆道,人首先要克制內心的恐懼啊!

等霍韜表完態,兵部尚書張瓚便也點頭道:“王以旂甚好。”

這樣在五個大佬裏,有三個同意了。至於刑部尚書王廷相,不用問就知道了,這可是秦德威師叔!

而工部的林尚書倒是想提個另外人選,但是看這架勢,提了也白提,就擺擺手棄權。

最終五個大佬裏,有四個人推舉秦德威師叔,那別人更不必白費力氣了。

所以今天廷推的第二個結果出來了,原河漕總督王以旂被推舉為吏部左侍郎。

這個結果,還是讓絕大多數人羨慕的。為什麽跟秦德威關系密切的人,都能莫名其妙的獲得升遷?

天下有三十來個督撫,幾十個布政使按察使,都是封疆大吏或者方面大員,可朝廷裏的位置卻是有限的。

王以旂這樣直接一步到位,遷為最要害的吏部實職左侍郎,品級雖然不變,但算是升了。

四個尚書加一個左都禦史支持,不服氣的也沒辦法。

站在角落裏王以旂的如在夢中,回京敘職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居然如此容易被推舉到最要害的吏部當左侍郎。

在自己看來千難萬難的事情,怎麽在秦德威手裏就如此輕松?

今天的秦德威主力代言人桑禦史看了看暗自激動的王以旂,笑而不語。

這才到哪,好戲還在後面,侍郎只是個保底,今天的最終結果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