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第三個正經文官(第2/2頁)

馮大人是經歷司經歷,掌握文牘以及公文傳遞,我有事要借他一用!”

一行人便提著燈籠,往廣寧衛衙署而去。

秦德威在路上又合計了一遍,原本他對這次兵變是無所謂愛誰誰的態度,但現在有了變化。

或許真有機會向朝廷展示下自己的施政理念和宰相之才,以此作為進入官場後的第一次發聲,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經國濟世的才幹!

作為一個狀元,一個翰林,一個儲相,就該有這種覺悟!

此時廣寧衛衙署燈火通明,還有重兵把守。

在議事大堂裏,遼東鎮守太監王純、遼東鎮守總兵官劉淮、廣寧衛指揮使袁璘、廣寧衛經歷司經歷馮恩都坐在這裏。

其實說起來,馮經歷的地位很不匹配。

廣寧衛有指揮使,下面有指揮同知,再下面有指揮僉事,然後才是內設的鎮撫司、經歷司以及各千戶所。

一個武職衙門裏的從七品經歷,品流又屬於雜官,都不被看成正經文官,正常情況下哪有資格與大佬們坐在一起?

但馮恩終究是個進士精英,更別說都知道他是夏天官的人,再貶也不能當普通雜官來對待。

所以他更多是以文人或者半個文官代表身份,坐在這裏與大佬們談笑風生,不然廣寧城裏也沒有稱得上文官的人了。

另外說起文官,自從遼東巡撫演變成行政區長官,借名的山東布政分司在遼陽撤銷後,全遼東正經文官可能只有兩個。

一個是巡撫,另一個是巡按禦史,這就是巡按禦史在遼東的地位體現。

更別說在大明體制下,巡按禦史本身監察權極大,其實是以欽差身份巡視地方,不能只當普通七品看待,可以比擬為後世的朝廷巡視組。

連只聽故事的李小娘子都知道,欽差八府巡按先斬後奏……

其他經歷啊知事啊這類文職官員,只能叫雜官,稱不上是正經文官。

當然在此時此刻,遼東地界上還有第三個路過的正經文官,某從六品翰林院修撰。

議事大堂中,王太監欣賞著墻上的掛畫,劉總兵官觀察著杯裏的茶葉,地位低的袁指揮卻在滔滔不絕。

馮經歷坐在最下首,內心憂心忡忡。

他不敢泄露秦德威的“高貴”身份,生怕被亂兵知道了後多生事端。

所以只能私下裏通過儒學生員關系,托人去打聽並照應,但目前還沒有回應。

不知道秦德威在亂兵手裏,還裝不裝逼,吃的苦頭多不多,有沒有被打十幾頓。

正想著時,冷不丁聽到小吏稟報說:“白天找馮大人的那位少年,又出現在大門外,還要見你。”

什麽?馮經歷大吃一驚,這人怎麽也不等別人營救,自己就跑出來了?

他忍不住又看了眼胸有成竹、指畫方策的袁指揮,產生了深深的同情。

你可拉倒吧,秦德威都逃出來了,還能有你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