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眾望所歸(第3/3頁)

聽說秦德威在京師時,以一己之力連嘉靖八才子都按下去了,這才應該是盟主的霸氣啊!

秦德威繼續說:“六朝舊事已經無法賦予當下更多意義了,我們不可困於六朝意象而不能自拔!

當今金陵並非六朝之金陵,而是煌煌大明皇都之金陵,我願意稱之為新金陵!”

眾人就想道,這是要開宗立派?新金陵派?

秦德威宣布:“剛才我說過了,搜刮典籍共得金陵四十景,願請諸君題詩!

摒棄腐朽舊像,共寫新金陵,共創新風尚潮流!在下會找商家贊助出詩集!”

眾人就有點動心了,在顧老盟主那裏機會真不大,但秦德威這邊說不定就能出頭呢?

不提顧老盟主拉幫結派這項傳統藝能,只看數字也能看出,顧老盟主那邊只有八景,秦德威這邊可是四十景!

八景就很難有表現機會,八成還是顧老盟主那個圈子的“獨樂樂”,而四十景就是“眾樂樂”了。

關鍵看秦德威這意思,他不會親自寫詩詞,這不就是把機會然給了大家嗎?

其實秦德威說四十景都是往少裏說了,到了後世,已經擴展成了四十八景。

只是按照原有歷史,大明最多時確實只有金陵四十景,而四十八景這個概念是清代時才開始出現的。

秦德威不確定多出來的八個在大明時有沒有,只能穩妥的提出了四十景。

當即有人叫道:“在下雖然有心,奈何才力不足,如何是好?

就算下場,也比不過那邊的老前輩們,如何能爭得一口氣?”

秦德威答道:“若詩稿投到在下這裏,如不嫌棄,在下可以選擇一些來修改,署名還是你們的。”

霧草!頓時就有很多人真動心了,秦德威可是詩霸啊!

如果秦德威能幫自己改出一首佳作,署名還是自己的話,那豈不就占了大便宜?

相當於秦德威給自己當槍手啊,這個念頭實在太誘人了。

秦德威等眾人消化完,又扔出了一個重磅構想:“等佳作成集後,我會送至京師,若有機會,還會托貴人呈獻大內!”

這又是一個機會!

了解點廟堂動態的都知道,當今皇帝很喜愛文學,不只是青詞,正經的文學也喜歡!

比如夏言得寵,就經常與皇帝詩詞唱和。又聽說皇帝審閱奏章時,看到寫得好的佳句,往往會單獨圈出來標記。

秦德威最後說:“別的也不多說了,惟願諸君多多體會在下的新《金陵賦》,寫新金陵詩!

想要投稿給我的,可以先投至王憐卿家收羅匯總!”

石台那邊已經沒人上去發言了,上去也無用,因為根本沒幾個人還看著石台上了。

連老前輩們也全都在關注秦德威,一篇《金陵賦》,昭示出了歸來少年的野心啊。

於是很多人就好奇了,你顧東橋怎麽想的?為什麽會豬油蒙了心的琢磨排斥秦德威?

主要目的達成,秦德威也就不停留了,臨走前拍了拍徐文長:

“觀你面相,似乎要遭受不少苦難,若他日生活艱難,可以來投我,此乃忠言逆耳也!”

徐文長只想送回一個大寫的“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