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籌錢和趕路(第2/2頁)

在揚州城南水關外,與馮家人會合後,秦德威就換乘了馮家的船只,繼續北上。

馮家不愧是大戶人家,這次出門除了馮恩母親吳氏和馮恩長子馮行可,還帶了四名婢女,八名健仆,共用了五艘船,另外還有個管事先行打前站。

秦德威這時候發現,自己不帶錢也沒事,一路完全可以蹭著馮家的。

說起大運河,堪稱北方京師生命線,從東南向京師每年輸送四百萬石漕糧,全靠大運河,為河漕之事還要專門設總督。

如果不是急著前往京師,沿運河北上對秦德威而言,可以是很愉快的旅程,沿途尋親訪友,不會寂寞枯燥。

在揚州城裏,有曾後爹的舊居,可以去參觀考察,題個詩詞什麽的。

再學學李佑,去城北把瘦西湖這個名字搶注了,小秦淮就算了,還得再等二三十年大概才有這個地理原型。

可惜,要著急趕路,沒這個工夫。

離開揚州城,再往北就到了高郵碼頭,可以下船前往東邊的興化縣,安慰一下李春芳李洞主。

聽說一直依賴小聰明的李洞主去年會試被打擊得不輕,居然開始到處尋訪名師,打算認真學上十年八年再出山。

可惜,要著急趕路,沒這個工夫。

秦德威只能提筆給李春芳寫了封信,附帶詩一首,並在高郵碼頭花錢找了個人,托他跑幾十裏路去興化縣送信。

李洞主收到信後,只見這首詩曰:“舟中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好詩!李洞主不禁拍案叫絕,不愧是秦德威!隨即他又萬分疑惑的想到,現在這大正月的時候,又是大晚上的,哪來的漁船?

算了算了,太機智就沒朋友了,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從高郵繼續向北,沒多遠就到了漕運樞紐重鎮淮安。去年會試落榜的沈坤,前年鄉試落榜的吳承恩都是淮安人。

可惜,要著急趕路,沒時間耽擱蹭吃蹭喝,順便指點指點吳承恩寫西遊記。

秦德威還是只能寫信兩封,在碼頭上請找了兩個人送信。附帶的還是那首詩,舟中夜書所見……重復投稿節省資源。

幸虧大明此時還沒進入小冰河周期,不然北方還在全凍著。從淮安再往北行船,漸漸的就進入了山東西部。

此時山東西部地區也是大明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就因為運河沿途經過,有好幾個水旱碼頭交匯之處。

為什麽一代奇書《金平莓》背景設定在山東西部,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只有經濟繁榮的地方才能催生出如此豪闊縱欲的西門大官人。

所以運河沿線的濟寧州、聊城、臨清州、德州都算是當今很發達的州縣。

沒看錯,曾後爹任職的聊城也在其中……所以說,如果不著急趕路的話,秦德威沿途不會寂寞。

就算馮家人再著急趕路,也不好妨礙秦德威去拜見父母,只能在聊城下船耽擱幾天了。

正好一路辛苦,大家在聊城休息幾天也不錯,又聽說滄州再往北還沒完全化凍,順便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