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天之上(第2/2頁)

如果只是一個知縣上奏說事,也就是日常奏章,在官僚體制裏走流程就行了。

但兩個京縣知縣聯名,那絕對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很有點象征意義了。

南京城只有兩個縣,所以兩個知縣就可以視同為南京城的全部知縣,囊括南京城全部地界,那意義當然不一般。

所以這份奏章簡而言之,就是大明南京所有知縣聯名上奏,向天子控訴被上官衙門集體霸淩。

要是一個知縣,敢這麽不懂上下尊卑的造反,沒準就直接申斥或者罷免了。但要是“京城所有知縣”,那就算是天子也得多掂量幾下。

而且這奏章的敘事角度也很有意思,聽在天子耳朵裏,事情就是兩個縣想從民間刮點錢,結果一大幫子上官聯手阻止——可能是收了好處?

換句話說,就是本來可以收進官府的銀子,結果落到了這群南京官員的腰包裏?

更別說旁邊還有夏師傅負責解說,就算天子沒想到這裏,夏師傅估計也能提醒一下。

所以說,皇帝和臣下看待問題的角度往往是不一樣的,揣測聖意永遠是最高深的學問。

天子不在乎你縣衙刮錢,真會刮錢那也是能臣,甚至不會很在意你順便貪贓。

但是如果一夥南京朝臣自己吃了好處就聯手阻攔官府刮錢,就讓天子有點小小的介意了。

天子忽然又開口道:“南兵部王廷相前些日子也上過密奏,說這南京城承平日久,官風士氣驕奢渙散雲雲。

若差遣王廷相整飭風氣,夏先生以為如何?”

夏言回應道:“陛下自有明鑒聖裁。但若此次南都多出空缺,望陛下顧念一二。”

天子想了想,又吩咐道:“夏先生若有人才薦舉,可與朕寫來,曉諭吏部先放在南都備用。”

大明南京雖然在大家印象裏是閑散養老地方,但南京畢竟也是京城,政治意義同樣不小,何況兩京之間調動很頻繁,去南京並不一定意味被貶。

大家想想就明白了,假如北京某部出現一個侍郎空缺,是從南京調一個侍郎過來容易,還是從外地地方官裏選一個過來容易?

或者說假如某人要升官,但北京沒空位,可以先調南京解決級別問題,然後等北京有了空位再調回來,這也是常規操作。

夏言躥紅過於迅速,黨羽培植還沒跟上,既然要整頓南京風氣,那肯定會有一些人下台騰出位置啊,夏師傅現在最喜歡這種機會了。

喜歡操縱權術的天子也有意扶持一下夏黨,所以才會響應了夏言的主動暗示,讓夏言推薦幾個人放在南都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