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讀書人的日常(第2/3頁)

秦德威先看了看信件,原來文征明拜托自己照顧照顧這個叫章煥的年輕人,也是蘇州人,家就住在鼎鼎有名的楓橋,詩文上和文征明很談得來,今年來南京參加鄉試。

怎麽照顧?秦德威試探著問了句:“這位章朋友初至南都,可曾有落腳之處?”

畢竟是第一次見面就求人,章煥羞赧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憑著文征明一封信管不管用。

妥了!秦德威掏出那張紙:“這些官房的地址,章朋友自己選一個吧!雖然地方大都在武定橋之西,但所幸距離貢院也不算太遠。”

王忬大贊道:“衡山先生說找小學生肯定有辦法,果不其然。今日在下做東,還請小學生撥冗一行。”

秦德威還沒說話,突然從書房傳來一聲咳嗽。於是秦德威就婉拒道:“近日功課荒廢了許多,要在家讀書養性,過了幾日再出門,到時必定叨擾兩位朋友。”

送走了這兩人,秦德威回到書房坐下,對徐妙璇解釋說:“文衡山先生乃是江南名士,他寫信介紹來得人,總不能不見不理。”

徐妙璇剛剛將書重新擺正了,又聽到院門被叩響。

這次是四個人一起到訪,將小小中廳坐位都坐滿了。

領頭的還是歷史上某位遭嚴嵩陷害、斬於西市的總督大帥,還有,正值青春的華陽洞主李春芳也跟隨著來了。

至於另外兩個就真不認識了,一個微顯粗壯,看著很有不重不威的派頭,另一個眉目疏朗、相貌清矍,都是二十多歲的樣子。

沒法子,讀書人交往就是這樣的,認識了一個後,就往往相當於認識了一窩。

李春芳也挺不好意思的,今天這倆陌生人其實都是他帶來的,怕自己份量不夠,又拉上了曾銑作陪。

他先指著相貌清矍的那位介紹說:“此乃在下好友,同為江北一脈的淮安吳承恩,號射陽山人,也是為鄉試而來南都。”

如雷貫耳!秦德威不禁熟視良久,這可是五百年後最大IP的原作者啊,一本西遊記不知讓多少從業人員吃飽。

李春芳又指著另一位不重不威的陌生人道:“這位朋友也是同為江北一脈的淮安沈坤,號十洲,也是來赴考的。”

喲嚯!秦德威又驚訝了一下,這個沈坤也挺有名氣的,而且也很奇特。出自軍戶,乃是嘉靖二十年的狀元,居家守喪時,逢倭寇作亂。

然後這位狀元公就散盡家財,募集千余鄉勇團練,親自訓練督導,然後身先士卒與倭寇剛正面。

再發展下去,沒準就是大明版的曾李了。只是結局比較唏噓,被誣告謀反下獄,在獄中病死了。

秦德威見過禮後收回視線,又看向李春芳,然後華陽洞主就支支吾吾,不知如何繼續了。

曾先生看著李春芳,就主動攬下話頭,對秦德威開口道:“你手裏還有房子麽?”

我就知道……秦德威熟練的掏出那張紙來:“自己選地址吧!”

曾先生接過來看了眼,“喲,比上次又少了兩個啊,就剩這三四個地方了?”

華陽洞主放下心來,深深作揖感謝道:“多謝閣下周濟,今日午時由在下做個東道,一起盡興,不醉不歸!”

都是歷史名人啊,秦德威心動,正要開口答應,突然從書房裏傳來一聲咳嗽。

於是秦德威便苦笑道:“算了算了,這幾日要在家讀書,等背下了春秋再出門與諸位共聚!”

曾先生頗感欣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你真是有長進了啊,原本以為你府試過後,會放蕩一段時間。沒想到還知道沉心學業,難得難得!既然如此,我們也不打擾你了!”

送走這四人,回到書房,秦德威對徐妙璇說:“璇姐兒你今日咳嗽有點多啊。”

徐妙璇笑眯眯的答話說:“可能是昨夜睡時吹了涼風,嗓子有些不舒適,偶爾忍不住了會有咳聲,倒是讓小郎君煩惱了。”

話音未落,院門再一次被叩響了……

這次訪客只有一個人,前幾天剛見過的本地名家、弘治年間進士羅鳳。

這次羅老先生來找秦德威,為的是秦德威府試前吹逼時,號稱要出的一本《不平集》。

羅老先生名下也有刻版印書業務,就生了出這本書的意思。

秦德威連連苦笑,當時吹這個逼,是為了造勢,給府衙輿論壓力。現在府試都過了,案首也拿到了,還折騰這幹什麽?沒事再去撩撥府尹大人麽?

“還沒收完稿子,等過了鄉試!”秦德威只能推脫。

送走了不太甘心的羅老先生,秦德威又回到書房,對徐妙璇無奈說:“這可不怪我不專心,都是別人主動找過來的。”

徐妙璇蹙眉道:“別人都知道你住在這,總會有找上門來打擾的,不然換個地方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