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自由誠可貴(第2/3頁)

這話就真讓秦德威大吃一驚,以他穿越者的身份,自然知道曾先生以後能做到掌軍管民的邊鎮封疆大吏,用電視劇歷史盲的俗套稱一聲大帥也不為過。

可徐妙璇不過是個十幾歲少女,又如何看得出曾先生以後必然有所成就?他不相信徐妙璇也是個穿越者。

面對秦德威的疑問,徐妙璇本來懶得解釋,但又想到有求於秦德威,只能耐著性子說:“朝廷邊患漸多,知兵大臣卻越來越少,焉能沒有曾先生出頭之日?”

秦德威更好奇了,一個少女真能有這樣的見識:“你再詳細說說。”

無知的人簡直煩死了,什麽都不懂還非要問到底,徐妙璇暗暗翻了個白眼,“近年來大臣以知兵聞名者,不過寥寥三五人而已,但王陽明去年沒了,楊一清高齡被罷官不出,王廷相也有六十了。

除此之外,真沒什麽知兵大臣了。以曾先生之志向,只要能科舉入仕並經略邊塞,必將趁勢而起。若朝中有援手之人,短短十幾年位列邊帥也不稀奇。”

秦德威算是服氣,可以斷定,她真不是穿越者了。反正他上輩子看文,沒見過女穿越者這麽了解楊一清王廷相的……

在同一個學堂裏混了這麽多次,真沒發現這少女除了身體很寶藏,頭腦居然也如此寶藏,簡直就是恟大無腦的反義啊!

但還是忍不住擡杠說:“你想得太好了,科舉之事最是玄機莫測,曾先生要是遲遲不能登科,那抱負也無所施展。”

徐妙璇不以為意的說:“那還可以去邊塞找一個大臣做兵房幕席,以曾先生的能力志向,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別人不說,就當今南京城兵部尚書王廷相老大人,同樣是懂兵事之人。曾先生如果明年鄉試不中,那找找門路拜見王老大人,你說王老大人會不會欣賞曾先生?”

你說是什麽就是什麽吧,秦德威轉而又問:“徐妙璟今年也不過十一二吧?何至於如此著急?”

“秦兄弟有所不知,我們軍戶子弟,每代必出一人頂班服役當差。我家本來是世官,舍弟論理只需頂替父親直接做武官。

但嘉靖三年我家被罷官奪勛,等舍弟到了十六歲成人時,再服役當差就只能是普通軍丁了,其中差距秦兄弟應當可以想得到。

所以若不想讓舍弟吃那苦頭,必須在十六歲前博取一個出身,哪怕是秀才功名,也足以讓舍弟免去軍丁卒子之苦。”

對此秦德威很能理解,他自己想搞功名,不也是為了逃避成年後的徭役和稅賦之苦嗎?不然哪天被拉去修黃河或者運糧草去邊境怎麽辦?

秦德威收起了地契,答應說:“我知道了,既然曾先生如此鄭重拜托,那我就盡力而為。”

這時腦子突然冒出個念頭,既然自己有門路縣試通,那要不要再收上十個八個請托?每家收上一百兩,然後給知縣八十兩,自己凈賺二十巨款……

不過這念頭剛冒出個苗頭,就趕緊掐掉了。

一個兩個人情也就罷了,怎能真當成生財門路?定性嚴重了,這就是科舉舞弊窩案,就算不被查,私底下傳開後也影響自己士林聲譽!

在衙門浸染太久了果然有壞處,如此利欲熏心、膽大妄為的想法居然都能冒出來,無數風光一時的人物都是因為這樣不知收斂而滅亡的。

“但在下還是要說一句,功名之路就是一關一關的賭博。”秦德威好心告誡說:“即便我保令弟過了縣試,但之後仍是難關重重。”

很多聰明的人覺得自己算無遺策,可一旦出現意外或者失敗,抗壓性反而不如蠢人。

徐妙璇回應說:“如果文事實在不行,舍弟跟著曾先生也能學學兵事。再等身體長成後練練騎射,便可去考武學,那邊競爭就小多了。”

秦德威嘆服,這徐妙璇真是思慮周密、布置詳盡,把她弟弟未來的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就連曾先生的未來,也能看得明明白白。

想到這裏,秦德威忽然想聽聽,自己的未來在別人眼裏,又是怎麽樣的。便很期待的問道:“那在你看來,我將來成就如何?”

徐妙璇倒是不介意說出自己想法:“秦兄弟混跡於衙門,關節總能通到,縣試府試必定不是難事。

至於院試,南直提學官三年一換,三年又三年,總能等到個賞識秦兄弟的大宗師,所以最終考取秀才也不成問題。”

聽起來還算不錯,秦德威見對方突然不說話了,就催著問:“然後呢?”

徐妙璇並不想浪費口水說一堆沒用的,只想來一句“然後就沒有然後”就完了。但還是那句話,有求於秦德威啊。

所以只能高情商的說:“然後大致有兩種猜測,第一個是依仗功名在身,又憑借本地勢力,連接民間與官衙,包攬租稅和訴訟,或者壟斷行市,成為金陵豪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