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看房記(第2/2頁)

東西廂各有兩間,西廂有一間是郝大年夫妻住處,另一間空置待用。東廂是廚房和雜物房。

一眼看去,就是這樣了。

秦德威忍不住質疑道:“曾先生方才不是說瀕臨水景嗎?”

曾先生帶著秦德威穿過正房中廳,就看到房後面有一塊水窪。

“看,池塘水景,清幽雅致,適合讀書!”曾先生很陶醉的說。

水窪?池塘?秦德威嘴角抽了抽,實在忍不住吐槽說:“這水窪……就算它是個池塘,只怕夏日太陽大點就曬幹了吧?”

曾先生連忙解釋說:“不會的,它是活水,你看有個水道通往外面河道,你再看後墻,還開了個水門。”

秦德威不置可否,又提議說:“再看看周圍?”

曾先生連忙緊緊跟上,“那我給你帶路!”

出了院門,院墻右邊是條平平無奇、短小無力的小河道,別的就看不到什麽了。秦德威不由得又質疑道:“曾先生你說緊鄰名勝,在哪呢?”

曾先生指著河道說:“你看,這可是大名鼎鼎的九曲青溪啊!難道這不是名勝嗎?”

青溪,發源於紫金山,流入秦淮河,人工開鑿而成,只長十余裏但曲曲折折,所以稱為九曲青溪。

乃是金粉六朝文化意象的標志之一,連如今南京文壇搞得詩社都叫青溪詩社。

但是,但是,三遍但是,九曲青溪的景色風華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千多年下來,在大明嘉靖九年,煙波浩渺的九曲青溪早就堵塞沒了,只剩了注入秦淮河的這麽一小段。

明白掌故後,秦德威重新把目光移回短小無力的河道,曾先生沒騙人,還真是緊鄰名勝……誰踏馬的敢說青溪不是名勝?

秦德威已經沒有什麽多余想法了,他現在只想知道,“凝聚文華之所,沾染書香門第”怎麽解釋?

曾先生指著南邊說,“你看,沿著青溪走,過了淮清橋,就是貢院街了,貢院旁邊就是應天府學。怎麽就不是凝聚文華之所,沾染書香門第了?”

“在這裏買房,能直接入府學麽?”秦德威很天真地問。

曾先生詫異的反問:“當然不能了,考中秀才,還得是優等才可入府學,你想什麽呢?”

秦德威撇撇嘴,房子離學校再近,沒有學區房屬性有個屁用……到此便算看完房子,說實話,他有點打退堂鼓了。

這裏距離貢院文化區以及秦淮南岸的娛樂區倒是近了,但距離江寧縣衙稍微有一點點遠。以後如果馮老爺晉升為南城禦史,那這裏距離察院就更遠了,上班並不是很方便。

其實多走幾步路也不是大問題,總比從北城徐家跑過來近,但最大的問題是房子還留了三口仆役,養人要多花錢啊,這到底值不值?

董、何之案還沒最後定案,又牽涉到南城官員,程序過程就更長了,自己給董捕頭喂的銀子作為贓物證據還不能發還,仍然要繼續等待。

先前已經求了顧娘子幫忙墊付本錢籌備錢鋪,哪還能拉下臉皮再去借錢?

至於王憐卿那邊,自己欠著二百減去五十兩,再去借也許還會借到,但可不敢再去找了。

還有狗大戶馮縣丞,把手頭所剩銀子都給了知縣,又不願意找家裏要錢,別說借錢出去了,還指望著自己幫他賺零花錢呢!

在曾先生希冀的目光裏,秦德威開口說:“在下想了想,或許在聚寶門附近租房更合適點。”

曾先生嘆口氣:“我看你在縣衙頗有作為,又有幾筆才情,原本想著你負擔幾口人問題應當不大,現在看來是我強人所難了。”

正說著話,秦德威突然又注意到,旁邊青溪下遊方向似乎正在大興土木,他拉住個本地居民詢問情況。

那人作答說:“因為這裏臨近青溪和古桃葉渡,文壇盟主顧老大人打算在此修園子!”

秦德威扭頭就問:“曾先生,你把地契帶來了嗎?”

曾先生疑惑的說:“你要地契幹什麽?”

秦德威很誠心誠意的說:“我觀你面相,日後必定飛黃騰達直上青雲,所以大概不會再在南京久住了,幹脆就把這房子賣給我算了!”

曾先生:“……”

在旁邊一直默不作聲的婢女柳月也看不懂了,今天到底是誰忽悠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