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從電影院回到遲晏家已經接近半夜了。

顧嘉年一路上都沒怎麽說話, 下了車之後穿過停車場、進電梯,一直安安靜靜地跟在他身後。

兩個人一前一後進了家門, 顧嘉年洗漱完, 簡單跟他道了聲晚安之後便回客房裏,準備睡覺。

這些日子遲晏為了讓她住得舒服,把原本簡陋的客房布置得比主臥還要溫馨許多, 床上有軟乎乎的枕頭、被子,床邊放了一個大大的扇形落地燈,窗前掛著的玄色窗簾也換成了明朗的淺黃色。

顧嘉年特地點了助眠的香薰,閉著眼深呼吸,卻怎麽都睡不著。

她躁悶地翻了幾個身, 索性扯過被子坐起來靠在床頭,眼睛盯著窗外黑黢黢的天。

夏天的夜晚無雲, 黑裏邊透著青色, 幾顆零散的星墜在很高的地方, 俯瞰著城市的萬家燈火。

明明第二天要開學了, 可顧嘉年的心裏卻完全沒有興奮的感覺, 反而覺得沉甸甸的喘不過氣來。

她只要一閉上眼,就能想到今天在私房菜館,那落日的余暉裏, 遲晏臉上的笑。

那是她從來沒見過的表情。

她見過他頹廢、冷漠、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模樣,也見過他篤定、自信、信手拈來的模樣, 更見過他親吻她的時候情意溢出眉眼的模樣。

卻從來沒有見過像今天晚上那樣, 難過到連笑容都難以掩蓋。

而這難過, 不論是直接還是間接,都與程遇商有關。

若說只是因為工作上有過節,或者寫作理念有沖突, 憤怒也好、互相輕蔑也罷,都不該是這樣的情緒。

那麽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呢?

顧嘉年一字一句地回想著程遇商的話,企圖找出一些端倪,卻完全整理不出頭緒。

她又打開手機,在瀏覽器裏搜索“程遇商、硯池”的關鍵字,彈出的網頁要麽是歷屆木華獎得主,要麽是文學論壇對國內當代作家的一些介紹,沒有任何一條信息顯示兩個人之間有什麽聯系。

兩個人都是知名作家,一個是成名已久,一個是後起之秀,年齡也差了十來歲,按理來說確實沒什麽交集。

顧嘉年想了一會兒,掀開被子起身,擰開門把手走到門外。

客廳裏沒有開燈,只有廚房還亮著。

顧嘉年循著光走過去,發現遲晏在廚房裏煮東西。

她這才想起來,今天的晚飯他幾乎沒怎麽動筷子。

大概是聽到聲音,遲晏回過頭,笑著問她:“餓了?”

顧嘉年走過去歪頭看鍋裏。他用的是一口單人雪平鍋,鍋裏燒著水,裏面只有隨著沸水翻騰的泡面。

她在這兒住了這麽久,沒看到他家裏有泡面。

顧嘉年眼皮一跳,走過去打開廚房裏的置物櫃,發現裏面不知道什麽時候多了一整櫃的泡面,整齊堆疊著,滿滿當當的。

面煮得差不多了,遲晏關上火,把燙軟的面餅夾出來,撕開調料包裝袋熟練地放了一大半的調料,隨意拌了兩下。

一些粉狀的調料沒拌開,在面上結成褐色的疙瘩。

他隨手把那碗泡面推到一邊的料理台上,又看向顧嘉年,伸手捏了捏她耳垂,彎下腰說道:“那你得等等,我想想給你做點什麽吃的。家裏還有之前買的蕎麥面條,簡單做個西紅柿雞蛋拌面可以嗎?”

又打趣道:“小饞貓怕是吃不飽,再給你加根雞肉串,嗯?”

像哄小孩子一樣在哄她。

顧嘉年卻沒有作聲,眼睛一直盯著被他隨意推到旁邊的那碗泡面。

是因為她馬上要走了。

所以提前囤了泡面嗎?

這兩周她住在遲晏家裏,除了零星幾次她心情好,想要做飯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遲晏下廚。

從第一次吃他做的那份水準極高的蛋炒飯開始,顧嘉年就一直覺得遲晏廚藝非常好,而且對生活、食物的品質很有要求,也有十足的耐心。

不論是早餐、晚餐還是夜宵,他都做得非常精致可口,哪怕偶爾工作忙,也從來不會敷衍。

每天變著花樣做不同的食材,或者是同一食材嘗試著百樣的做法。

就比如雞蛋。

他做過單面太陽蛋、荷包蛋、炒蛋、水煮蛋……顧嘉年印象最深的是上周那個荷蘭醬配的班尼迪克水波蛋,佐上西班牙火腿和清甜的哈密瓜,和她曾經在西餐廳裏吃過的口味幾乎一致。

她每天只顧著吃得開心,想著他畢竟從小錦衣玉食慣了,對飲食的品質和口味有要求也很正常,以為自己是沾了他的光。

卻從來沒想過,原來是他一直在照顧、遷就她。

想來也是,一年前她在雲陌遇見他,那會兒他整天不分晝夜地抽煙喝酒,哪裏像是一個會過精致日子的人。

顧嘉年心裏忽然有點堵,鼓了鼓腮幫子,也不說話。

她木著臉從冰箱裏拿了兩個雞蛋,又拿了一盒午餐肉細細切成小塊,還洗了一小把翠綠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