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出宮後,傅康年和陳懷義等就迫不及待地去天牢接晉王。

等待的間隙,傅康年沖陳懷義抱了抱拳:“殿下今日能脫困,多虧了陳大人,大人請受下官一禮。”

陳懷義被他這鄭重其事的樣子給弄懵了,趕緊上前扶起他:“傅大人言重了,殿下的事就是咱們自己的事,你何須如此見外。”

實則不然,即便今日他不提議,但只要襄州之亂沒有平息,要不了多久,陛下還是會將晉王給放出來的。

既然結果都是這樣,還不如他來做這個好人。

兩人剛說了幾句,就見刑部侍郎帶著晉王出來了。

晉王在裏面已經更過了衣,換上了一件鑲金邊的天青色錦袍,腰系玉帶,頭戴玉冠,端是一副貴公子的派頭。

一看到他,傅康年連忙止住了話頭,三步並兩步迎了上去,躬身行禮:“臣見過殿下,殿下這段時日受苦了。”

陳懷義等也連忙過去給晉王行禮。

晉王感激地看著他們:“我今日能出來,多虧了諸位大人,如此大恩,子元必銘記於心!”

“殿下,先回去吧。”傅康年趕緊將其迎上了馬車。

到了晉王府,管家已經在門口布置了火盆,火盆裏燃燒著桃木、柳木,寓意著祛除晦氣、黴氣。

晉王按規矩跨過了火盆,又將身上的外袍脫了下來,交給丫鬟,重新換了件紫袍,這才帶著傅康年等大跨步去了外書房。

關上門,都是自己人,晉王直接開口:“陛下為何會突然放了我?”

延平帝的性格,他清楚。

他犯了延平帝的大忌諱,算計兄弟。前太子的死,雖不是他直接所為,但也跟他有一定的關系,依延平帝的性格,必然會將這一切都全部推到他的身上。

所以關到天牢中這麽久,延平帝都沒召見過他一次,也不許傅康年等進天牢見他。

提起這事,傅康年看了一眼陳懷義,笑道:“多虧了陳大人,是他先找到了錢茂貪汙的證據,又碰巧遇到襄州賊子造反,缺個人主持大局,陛下才終於同意您出來了……”

聽完事情的原委,晉王便明白了,延平帝放他出來,實屬無奈之舉。

這事並沒有過去,父皇心裏對他的芥蒂沒有消除,他若是真的順利平亂,等得回京之日,便是父皇徹底革除他勢力的時候。

掩下心底的思慮,晉王拱手道:“多謝陳公。去江南一事,父皇可定了日期和隨行的人員?”

“定了,安排了安公公和彭校尉護送殿下去江南,因為行程比較趕,因此陛下讓殿下不要帶太多隨從,後日便上路。”傅康年道。

其實這都是名義上的說辭,實則是延平帝不希望晉王帶太多的人。隨從都不能帶,那就更別提家眷了,必定也是不能帶的。

晉王心裏有數了,他笑道:“好,那我明日再去拜別父皇。今日諸位辛苦了,一會兒大家喝兩杯,就當是替我接風洗塵,也算是為我送行。”

大臣們自是答應。

晉王府的宴雖是臨時辦的,但也極為隆重,各種珍饈佳肴都擺上了桌,還有一壇壇的好酒。在宴席上,晉王再度謝過他們,在場的都是他的嫡系,也是在危急關頭不離不棄的親信,當得起他這聲謝。

宴後,陳懷義他們都走了,獨獨留下了傅康年。

有些話,晉王要單獨囑咐傅康年:“舅舅,父皇這次雖放了我出來,但心裏必然對我存有不少意見,只怕他願意立十八他們那等孩童,怕是也不會立我。”

傅康年也深知這點,他湊到晉王面前,低語道:“殿下,去了江南,您看形勢,若不好就別回來了。”

“可……你們怎麽辦?”晉王低頭望著他。

延平帝讓他少帶點人,分明是讓他連妻兒親信都不帶。這些人都要留在京中作為人質,一旦他有半點異心,恐怕這些人的性命都要不保。

而且,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皇帝既是他的君也是他的父親,他若是跟著謀反,那就是不忠不義不孝,會為天下人所唾棄和不恥。

當然,晉王並不在乎這些虛名。

但謀反也要扯一面正義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大旗才行,這樣才會有人投奔他,支持他。

傅康年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殿下安心,臣會見機行事,若事態不妙,臣會想辦法將世子先送出去。”

晉王點點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舅舅,你在京城也多保重。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與朝廷與父皇作對的。”

但他也不打算輕易回京了。到時候延平帝若是召他回京,他可以找各種理由搪塞拖延。只是,此後晉王一系的官員日子恐怕都要不好過了,其中尤要以傅康年為最。

次日,晉王早晨便進了宮,先去延福殿求見延平帝。

但延平帝沒見他,而是讓鄔川出來帶話:“晉王殿下,陛下現在有要事,讓您先去陪陪貴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