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十一月中旬,經過近兩個月的長途跋涉,曹石帶著人總算抵達了連州。

進入並州城,他松了口氣,擡頭看著依舊燦爛的陽光感慨道:“別說,這南越冬天還怪舒服的。”

這個時節,北方已是冰天雪地,想吃點青菜都難,南越就不一樣了,到處都是穿一兩件單薄衣服的百姓,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綠。

就是這地方路太難走了點,野外的樹林太密了,還有沼澤,聽說林子裏猛獸蚊蟲也多,都十一月了,晚上還有蚊子,實在是煩人。

“可不是,到底是荒僻之地,這連州跟咱們京城也完全沒法比,城墻好矮,城裏的房子也好破。”隨從眼底有著輕視。

曹石笑了笑:“那是不能比,走吧,早點辦完王爺交代的差事,還能早些回京。”

一行人去了府衙,表明了身份。

很快穿著官服的於子林出現在門口,親自迎接曹石:“原來是曹公公,快請進。”

將人請進府衙後院,上了茶後,於子林上下打量著曹石道:“曹公公辛苦了,今晚給你接風洗塵,你可要好好在連州玩幾日。”

曹石拱手:“多謝於大人的好意,這次我是帶著殿下交代的差事過來,還請於大人幫個忙。”

說著將陳懷義的信遞給了於子林。

於子林看到信上說讓他介紹劉記商行的東家給曹石認識,便知道這封信並非出自恩師的本心,因為恩師比誰都清楚劉記背後真正的東家是誰。

晉王這是盯上了劉記商行!

真是好算盤。

控制了劉記商行等於控制了南越的主要經濟命脈,還將獲得廣州商會的支持。

只是他這次不能拒絕。因為晉王既然能讓恩師寫這封信,那就說明,他們已經知曉他跟劉記商行關系匪淺。

其實這也不是秘密,廣州城內的商戶都知道,劉記商行的東家跟連州知府於子林私交甚篤。他於子林就是劉記商行在南越的靠山。

這會兒晉王派了心腹太監過來,又拿了陳懷義的親筆信,他若再拒絕,晉王恐怕要懷疑他的“忠心”了。

於子林將信折了起來,重新放回信封裏,笑道:“原來曹公公想拜訪劉記商行的東家啊,實不相瞞,我與他們有幾分交情。當初劉記在廣州賣棉花,被人刁難,攜重金找上我,我推辭不過,就拉了他們一把。後來我去了兩次廣州,劉記都熱情地招待我,只是這幾年,連州事務多,劉記也越做越大,不怎麽需要扯我這面大旗了,因此來往才逐漸少了。”

這話既承認了他跟劉記確實有關系,但又隱晦地表面,他跟劉記只是銀錢上的關系,並不像坊間傳聞的那麽好,尤其是劉記做大後,雙方的關系已經逐漸疏遠,他的話沒那麽好使。

也不知曹石聽懂沒有,他只是笑:“原來如此,於大人眼光真好。”

於子林擺手:“不敢當,曹公公是自己人,我就不瞞您,這南越清苦,百姓窮,府衙也窮,咱們這做官的,只指著那點俸祿,哪夠啊?逢年過節,上下打點,人情往來,還有家裏老小一大家子要養,我這也是沒辦法。”

曹石笑道:“理解,理解,於大人也不容易,您都在連州好些年了吧,也該回京了。”

於子林一副很心動,但又不好直說的模樣,搖頭道:“這事聽朝廷的,朝堂讓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咱們說回正事,曹公公遠道而來,舟車勞頓,不若在連州休息幾日,我派人去送封信,請劉記的當家人過來一趟,公公意下如何?”

曹石自然是心動,過了並州之後,這路就越來越難走了,哪怕是官道,很多路段也是坑坑窪窪的,坐馬車顛簸得慌,一天下來,渾身都快散架了。連州通往其他地方的路應該更難走,他實在有些吃不消。

只是想著晉王還在京城等著他的消息呢,他有些猶豫地問道:“不知劉記商行的東家在哪兒?”

“廣州吧。”於子林一副不大確定的樣子,“聽說他長期呆在廣州,不過偶爾也會隨商隊出海,或是去別的地方玩。現在劉記的事很多都交給了一個姓池的大管事。”

曹石實在不想再走陸路了,便說:“那我們去廣州吧,見過了劉記的當家人,我從廣州坐船回京。”

船上的日子雖然枯燥乏味了些,但怎麽也比馬車一路顛簸強。有時候不趕巧,沒遇到城鎮還要在野外露宿,這大冬天的,在外面露宿可不好過,坐船怎麽也要舒服一些。

於子林見他堅持要去廣州,沒有勸阻,只說:“曹公公考慮得甚是周到,從廣州坐船回京確實要方便許多。這樣吧,公公初來乍到,辛苦了,在連州稍作停留兩日休整,也讓於某略盡地主之誼,讓我將公務交代給下面的人,咱們再一道出發去廣州如何?”

有於子林親自出面,此行成功的幾率要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