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2頁)

“你就是小彥的媳婦小溫吧?叫我表姨就好,這旁邊是我兒媳婦湯靈娜,她比你早幾年嫁過來,你這做新媳婦的,以後要是有什麽不懂的,都可以來問她。”

湯靈娜聽到自家婆婆的話,朝溫芷文露出一個微笑:“你好。”

溫芷文微微瞪大眼睛看著自己面前的這對婆媳,終於明白了過來——

這不就是小說裏的女主和她的婆婆嗎?!

那本被她扔在腦海裏積灰的小說終於找回了它的存在感。

溫芷文想起來了,原文裏好像確實有那麽一段情節。

這也是原主第一次作為對照組工具人登場。

溫芷文又重新回顧了一下這本小說的內容。

整本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女主湯靈娜的故事。

湯靈娜出生於六十年代末,北市很普通的一個工人家庭。

家裏一共五個兄弟姐妹,湯靈娜排行第三,最中間的位置。

家裏孩子多,湯靈娜也沒多受父母的重視,就這麽平平淡淡地長大了。

湯靈娜學習成績並不好,高中畢業後去商場當了售貨員,遇到了男主薛奇後,自然而然地就結了婚。

婚後,湯靈娜辭了工作,安心在家裏相夫教子。

婆婆薛母一開始對湯靈娜這個兒媳婦一點都不滿意,但看到湯靈娜給薛家生了三個兒子,並且還善解人意,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還支持丈夫的事業,讓薛奇的事業越做越大後,薛母漸漸放下了對湯靈娜的偏見,接納她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可以說整本小說都圍繞著湯靈娜一家的故事展開,從湯靈娜結婚開始,一直寫到了湯靈娜的三個兒子們長大成人。

溫芷文還記得這本小說還有個一句話簡介,叫“湯靈娜的幸福一生”。

並且還有一句宣傳語:所有女人都應該看的一本書......

作者顯然想要把湯靈娜塑造成好妻子的標杆,覺得只有湯靈娜這樣的,才是一個好妻子。

於是在書裏塑造了不少對照組的角色。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原主了。

書裏的原主完全就是湯靈娜的對立面。

湯靈娜溫柔善良,原主就作的要死。

湯靈娜家裏所有的活一把抓,往上照顧公公婆婆,往下照看三個兒子,全身心地奉獻自己,不讓賺錢的老公操半點心;

原主就各種懷疑不回家的老公在外面有別的小妖精,在家裏公司各種鬧,攪黃了老公的不少生意。

湯靈娜的老公在妻子的支持下,事業越做越大,兩人恩恩愛愛一輩子。

原主的老公對原主忍無可忍,最終提出了離婚。

最後,作者還在文中感嘆,原主落得這樣的結局,完全就是自己咎由自取,如果她能像成為湯靈娜這樣的好妻子的話,結局肯定會不同。

溫芷文對原文中的價值觀完全不能苟同。

在她看來,這本小說完全就是在給女人套枷鎖,以一種陳舊腐朽又高高在上的態度,來教女人成為一個“好妻子”。

小說介紹說這是湯靈娜的幸福一生。

原來這樣任勞任怨圍著老公孩子轉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啊?是所有女人都已經學習的啊?

溫芷文從不好為人師。

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溫芷文從來就不認為女人就必須做什麽或者不做什麽。

像湯靈娜這種,如果她自己願意在家相夫教子做個世人眼中的賢妻良母,溫芷文並不會覺得有什麽不行。

又或是一些女人,一心一意搞事業,不把結婚生子當成自己人生的必選項,溫芷文也覺得特別酷。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人生不同,活法自然也不同。

但總有一些人,想要別人按照他自以為正確的活法去活。

溫芷文就很煩這種。

比如這本小說,竟然還打了個“所有女人都應該看的一本書”這樣的宣傳,就有點讓人惡心了。

溫芷文不想當什麽對照組,同時她也沒什麽崇高的理想。

她就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怎麽舒服怎麽活,反正不要委屈自己就好。

因此回憶了一番小說的內容之後,溫芷文很快又將它拋在腦後了。

反正大部分內容和她也沒多少關系了。

至於對面的湯靈娜婆媳倆,溫芷文沒什麽太大的感覺。

只當她們是過來串門的關系不太近的親戚。

反正在小說裏,她們也沒什麽矛盾,主要都是原主自己在“作死”。

事情飛快地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後,溫芷文微笑地看著湯靈娜婆媳倆,招呼道:“快請坐吧。”

溫芷文盤算著大概花個半小時招呼一通,然後把人送走就完事了。

但她沒想到,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