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據薛青松所說, 陽湖縣縣城城區的住戶有近七萬戶, 平均一戶有四點六人,是陽灣鎮上人口的十多倍。

就這還不加上在縣城幾所高中上學的外地孩子。

已經修建完善的縣城新區,正街上店鋪林立,整個縣城如今已經有了三路公交車, 而這三路公交車都經過正街, 所以整個正街上每天的客流量基本上都在萬人以上。

特別是年邊,正街兩邊已經沖刺著各種年畫、年貨, 街上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趙軍按照姚晴天的計劃,制作了兩塊超大的彩色廣告牌, 分別掛在百貨大樓二樓東西兩面墻上, 東面墻上給了廣告位租賃費, 西面墻上就不用出錢了,並且周圍墻面上沒有其他廣告牌,他們家的牌子就異常顯眼,西面小區的住戶從自家窗戶看過來就能看見了,上菜市場的多多少少會繞過來看一眼。

有些東西只需要多看一眼就夠了。

正街上店鋪特別多, 賣衣服的、賣日用品的一家挨著一家, 賣小吃的、盒飯的也有,但是沒有這麽大店面的, 大多是狹縫裏一些面積小的不規則角落,還有許多是拉著小推車流動擺攤的。

因為正街上門面店費用昂貴,而大飯店經營需要一點點積累口碑, 但是真正口碑積累起來了,也不愁沒有顧客上門,畢竟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也不是很有必要花費昂貴的費用跑到快消費的繁華街道上重新起步。

不過道理是這個道理, 正街的客流也是真讓眼饞。

早在趙軍三只鵝入駐百貨大樓之初就有不少人或明或暗觀望著。

三只鵝還未揭牌,第一天試營業,也未放炮也未舞龍舞獅,悶不吭聲的,店裏就客似雲來。

第二天試營業,店門還未開,就有不少周圍固定住戶來門口候著,店門一開,客流明顯比昨日增加了不少,加上逛街的客流,哪怕有不少人打包帶走,那兩間店鋪裏桌子就沒有空置過。

一些暗中觀察的同行,原本想等晚上再進店裏探探虛實,不想中午一過,店裏食材消耗一空,店門口掛出售罄的告示牌,再有慕名而來的客人上門只拿到一張開業優惠券,空著肚子又離開了。

趙軍知道明天肯定會有一些有心人上門,暫時肯定不會鬧事,以後就不好說。

畢竟掙太多很難不讓人眼紅。

自從娶了媳婦生了閨女,趙軍便有了軟肋,便需要盔甲,他能做到的便是掙錢,錢在絕大多數時候是很有力的保障。

趙軍想安安穩穩掙錢,不想惹上一些不必要的是非,他因為做了十幾年屠夫,在陽灣鎮上,絕大多數人都見識過他的殺豬刀,尚且能鎮住場子,到了縣城,有錢有勢的人太多了,魚龍混雜,他們店鋪想順順當當在縣城紮根,得有立身之本。

碰巧,趙軍從薛青松那裏得知一個消息,薛明華這兩天會來陽湖縣,主要是為工作,下基層來考察,順帶著給即將結婚的薛青松在林家那裏撐撐臉面。

此外,趙軍還得知一個消息,明年每個縣城會有一筆修路的經費撥下來,可經費有限,只能挑一兩條主幹道道路修。

陽湖縣下屬有七個鎮,和陽湖縣縣城緊鄰的三個鎮自然占了地裏優勢,陽灣鎮便是三者中其一。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如果縣城到陽灣鎮上那條公路重新修平整,對坐落在陽灣鎮和陽湖縣中間的養殖場來說,好處是不可預估的。

趙軍一平頭老百姓,對於這些城建的事說不上話,修路經費撥往哪個鎮自然是各鎮領導班子該爭取競爭的事,不過薛明華這次下來考查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薛明華便是從陽灣鎮走出去的,如今薛家這一脈的祠堂還在陽灣鎮上呢。

三只鵝鹵味店,和薛明華多少也能扯上點關系,他們那牌匾還是薛明華的墨寶。

而獅頭鵝最初也是因為薛明華的幫扶才得以順利在養殖場繁衍生息。

如今養殖場已成規模,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錢財那些對於薛明華來說,都是身外之物,趙軍也不會那麽沒腦子幹出送錢財的事。

修路是民生大工程,經費永遠不會嫌多,趙軍琢磨了兩天,想出一個拋磚引玉的法子。

趙軍想邀請薛明華去店裏剪彩。

關注三只鵝鹵味店動向的人大有人在,但更多的是和他一樣做點小生意的商人,但是留意薛明華動向的人身份就不一樣了,不管到時候有沒有相關人員跟著到場,薛明華在陽湖縣的一舉一動自然有人留心。

趙軍不止想請薛明華來幫忙剪彩,還想向他提出捐一筆錢加到修路資金中的想法。

當然前提是要修的那條路選縣城去陽灣鎮上的公路。

至於捐多少錢,趙軍想著回來和姚晴天商量一番。

姚晴天聽說後,很是震撼。

趙軍一個土生土長沒念過幾年書的農村人,在他還沒有富足到花錢能隨心所欲的時候,甚至身上背著不少債務的情況下,能大幾萬的錢往外捐,不得不說很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