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3/5頁)

“牛娃,牛娃?”

阿慶嫂在院子裏找了一通,沒有看見自家的孩子,也沒有瞧見婆母。

“奇怪,人都哪兒去了?”

她一邊擦著手,一邊在家裏尋著人。

阿慶嫂沒有虛言,她家的院子裏確實是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老柿子樹。

柿子樹很高,約莫四五丈,小燈籠似的柿子高高的綴著。

秋日樹葉枯黃稀疏,樹冠張開,暖暖的陽光落下,帶著豐收的喜意。

阿慶嫂找了一圈,沒有瞧見人。

她有些緊張,她知道自家相公是去樟鈴溪裏捕魚了,婆母公爹那是大人,不用她操心,但她家牛娃剛剛過六歲周歲生辰,還小著嘞!

“去哪兒了?”阿慶嫂並不放心的嘀咕,

“是爹娘帶去哪裏耍了嗎?嗐!怎麽也不和我說一聲,糟心!”

她在院子走了兩遭,瞧著灶間的鍋碗沒有洗,嘆了口氣,又趕緊去做活兒了。

阿慶嫂閨名喚做江葵娘,是通寧鎮嫁過來的,嫁的夫家是長寧街的張慶喜,所以人稱一聲阿慶嫂。

十年前,江葵娘與張慶喜結親,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心眼的,居然在她的喜堂上擱了兩把掃帚。

掃帚通瘟,吉位被汙,相當於是家裏請了瘟!

因為這,她好些年沒有子息出來,後來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小孩身子骨還不好,不管白日還是夜裏,沒日沒夜的鬧人。

家裏人仰馬翻,各個口角不斷,不太平得很。

最後,還是請了桑阿婆瞧了瞧,問了鬼神,這才知道是家裏請了瘟,一通供奉下來,家裏才太平了,娃娃也好養了。

經了這一遭,家裏人也有些後怕,索性給娃娃取了個賤名,叫做牛娃,如今長到了六周歲,大名張祥祿,反倒都沒什麽人叫了。

……

忙碌時候,時間最是好消磨的。

等江葵娘忙得差不多了,她瞧了瞧日頭,已經暮色漸起時候,而家裏還不見公爹婆母和娃娃回來。

“嗐,這一個兩個的,到哪裏玩去了,也不交代人和我說一聲!可把我急死了!”

江葵娘氣悶的拍了拍腿。

她轉身回了灶房,將飯菜重新擱回鐵鍋中,蓋上鍋蓋悶住,這才擡腳出去尋人。

……

長寧街的青石板上有車輪子滾過,咕嚕嚕的作響,江葵娘步履匆匆的走在街上,雙耳的麻姑葉耳珰搖擺不停。

今夜燒魚,家裏的醬不多了,顧昭拎著醬瓶子,準備去前頭李叔的雜貨鋪肆打一些醬。

正好,她今兒撿了些銅板和碎銀的偏財,要是不花出去,心裏總有些不得勁兒。

荷包裏的銅板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

顧昭瞧到形色匆匆,微微蹙眉的江葵娘,有些意外的招呼道。

“阿慶嫂,怎麽了?”

江葵娘見顧昭,也不見外,連聲問道。

“顧小郎啊,你瞧見我家牛娃沒,我那公爹婆母也沒在家,這都飯點了,也不知道回來,真是的!”

“瞧到了。”顧昭點頭,指了下方向,“剛才,我在金花嬸子家旁邊的弄子裏碰到了他們,應該是家去了,你們走岔了。”

長寧街雖然不大,除了青石板的大路,旁邊還有些小道,眼下,江葵娘和她公爹婆母,正是一方走了一條路,岔開了。

……

聽到自家小子確實在公婆手中,江葵娘放心了下,連連道謝,道。

“多謝顧小郎,要不是你,我還跟那沒頭的蒼蠅一樣亂竄,行,那我也家去了。”

顧昭笑眯眯,“客氣客氣。”

她瞧著江葵娘耳邊的耳珰叮叮當當晃著,別說,雖然阿慶嫂的臉喜慶了一些,但有這耳珰掛著,倒也添了幾分的秀氣。

顧昭回神:“糟糕!”

家裏還等著大醬燒魚呢,可不敢再耽擱了!

顧昭的腳下的動作又快了幾分。

……

那廂,江葵娘往東面一拐,很快便瞧到了自家公爹和婆母的背影。

她公爹張立德背著手,手中拎著一袋紅袋子,還拿著一杆旱煙杆子,旁邊,她婆母孫氏一手牽著娃娃,另一只手提著一塊煙熏的豬肉條。

顯然,他們今兒是走親戚去了。

江葵娘心裏一松,面上帶出恍然之色。

是了是了,應該是去六馬街的大姑姐張阿月那兒了。

她正想喊人。

突然,江葵娘見前頭的婆母孫氏搖了牽娃娃的手,側頭,壓低了聲音,小聲道。

“牛娃,噓!在你姑媽家聽到瞧到的事兒,可不敢給你阿娘知道,成不成?”

牛娃中氣十足:“成!”

孫氏欣慰:“乖孫孫,真乖!回去阿奶給你煮肉肉吃。”

“你瞧這肉,你姑媽熏得可香可好了,回頭阿奶擱飯裏,給你悶一鍋香香的熏肉飯,咱們牛娃吃兩碗,成不成?”

牛娃:“成!”

旁邊,張立德瞥了一眼,微微眯了眯有些老花的眼睛,他的聲音有些低,不以為意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