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水中死城

三天後,東部沿海地區。

末世至今才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半島東線沿海卻已成為水中死城。

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東線幾個最早遭遇海嘯的城市,在將近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海嘯沖塌之後,湧入城市的海水並未褪去,並且在之後連日的暴雨中持續上漲。

而今,這裏幾座海拔最低的城市,水位已經高至七、八樓,有些地方因為是凹地,海水倒灌後退不下去,甚至淹的更高。

這樣的水平面,除了少數的高層建築外,整座城市的建築幾乎已完全沉入水中。

八層,以每層3米不到來算,此刻水面距離城市地面的深度,大約22——24米。

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正常人能下潛的深度為10米左右,專業潛水員可下潛15至17米。但如果受過訓練,又帶齊裝備(包括氧氣瓶),下潛兩三百米的深度也能做到。

尤溪和唐亞彤都會潛水,不算特別專業,所準備的潛水工具也不是面面俱到,但以她們的身體素質,下潛這樣的深度完全不成問題。

這是一棟位於城市邊緣處的高層建築,是商業樓,一共十三層,水線至六樓。

**

一天之前,他們一行五人在開車翻越前面的丘坡後,徹底無法前進。

擋在他們面前的,是粼粼水面,再遠一些,便是浸沒在水裏的建築。

附近的民眾早已在災難最初撤離,雨還在下,一直沒有停過,水面在陰霾的天空下是灰色的,並且依舊以肉眼覺察不到的速度在慢慢上漲。

陳磊父子和“他們”同行數天,也大致清楚“他們”是想弄物資,但並不明白“他們”為什麽要來最危險的東線沿岸。

前面全是水,越靠近海邊水位越深,車子根本開不過去。

唐亞彤在附近找了個地方停車,穿上雨衣下車,從車上(空間)取出電動橡皮艇,開始電動充氣,不過片刻功夫,一艘可供數人乘坐的橡皮艇就出現了。

尤溪看了看橡皮艇大小,又默默回車上,再次從裏面(星屋倉庫)取了一個橡皮艇出來,同樣用電動泵充好了氣。

陳磊父子幫著將兩個橡皮艇栓在一起,電動的在前,手動的普通橡皮艇在後,這樣依靠前面一個的推力,可以帶動後面一個。

唐亞彤三人提了四、五個裝樣子的防水行李袋下車,丟在了前面的橡皮艇上,並且向陳磊父子示意了下視線盡頭處幾棟密集的高樓區域。

她向對方表示,今天的任務就是在天黑前趕到那裏,因為今晚他們會在那裏過夜。

“我們不是鬧著玩,在前面這片水域的某處有一個秘密的種子倉庫,這個倉庫現在在水下,不過當初建的時候采用了防水措施,我們想試試看能不能取到那些種子。”

陳磊知道面前幾人有自己的計劃,如今聽到種子頓時明白過來。

現在整個半島災情嚴重,外援又遲遲未來,坐吃早晚山空,未雨綢繆是好事,有些蔬菜種子,只要有適合的土壤和光照,哪怕是室內也能種植。

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代替主糧。

生菜生長周期短,水培種植也能存活。

……

更何況種子體積小方便攜帶,如果能弄到大批量多種類的種子,遠比弄到成品的大米面食更有用。

之後,五個穿上雨衣的人先後帶著隨行行李上了橡皮艇,唐亞彤啟動電機,前面的橡皮艇劃開水面,帶著後面的橡皮艇朝著他們的目標高樓區而去。

這周圍有七八棟高樓交錯,最高二十來層,最低的九層,只露出水面兩、三層的樣子,看著有些危險。

最終,尤溪和唐亞彤選定了十三層的這棟,主要這棟樓露出水面的玻璃保存完好,這也意味著內部情況會稍好一些,不至於潮濕到不能住人。

這邊的民眾都是第一波撤離的,那時島上的救援力度還很強,雖然走的非常狼狽,但大多人都逃出生天了。

也因此,墻壁靠水面處雖然漂浮著很多垃圾,但暫時沒有見到漂浮的屍體,也有可能是水位升高後,都沉到了底部,或是隨著台風,飄去了更遠的水域。

尤溪從行李袋裏取出玻璃爆破工具,動作利落的卸下整塊玻璃,然後率先跳入建築裏,並幫著後面幾人進入樓裏。

最後,他們破開一塊面積更大的玻璃墻,將兩艘橡皮艇也拉入建築。

因為在城市邊緣,商務樓出租出去的辦公室較少,樓內一半多的地方都空置著。

有些租出去的辦公室則各種桌椅傾翻,看起來當時民眾逃的很急。

因為是有序撤離,加上這裏沒有被最初的海嘯波及,所以建築裏也同樣沒有屍體,只是被水淹了大半棟樓,裏面有一種揮散不去的潮濕氣味。

他們過來的時機選的剛好,這個時間點,大部分民眾都想著怎麽逃離,去更安全的地方,物資雖然緊張,但還沒有到匱乏的地步,所以現在這段時間,不會有人冒險返回這些城市搜集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