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第2/3頁)

“等我去江南跟六哥會合,那就更不用說了,我想吃什麽買什麽,六哥都會幫我付錢,不可能少了我的,那我帶那麽多銀子出門做什麽?”

康熙:“……”

阿哥們:“……”

就算看起來是只小綿羊,那也是一只披著狼皮的小綿羊。

太子:“小八,你就沒想過快過年了,六弟和烏庫媽媽都要回京,萬一你們在中途走岔錯過了呢?”

八阿哥是真沒想過,但原因不是他缺少考慮,而是……“六哥好不容易跑到離紫禁城這麽遠的地方,不可能這麽輕易回來吧?”

“以前過年就不想回來了,現在還能有得罪汗阿瑪不敢回來,烏庫媽媽長途跋涉對身體不好的借口,那不是能夠更順理成章地不回來了嗎?”

康熙:!!!

阿哥們:!!!

分析得很好,下次別再分析了。

但是這話聽起來再紮心,也是不可辯駁的事實——胤祚和太皇太後都不會回京城過年了。

父子幾個面面相覷,齊齊嘆氣,真拿他們沒轍。

沒辦法,不肯回來就不回來吧,他們努力一把,爭取早日把火車、電話鋪遍大清的各個角落,好和胤祚時時刻刻保持聯系。

萬一哪天他想回來了,坐上火車就能立即回來,也能方便一點。

而胤祚的旅行還在繼續。

他見到了自然的山川瀑布、迷霧森林等美景,見到了長江黃河兩域建起來的雄偉堤壩,見到了家園被毀後的百姓如何團結一致重新建設,也見到了偏遠地區百姓們的生活疾苦。

很多地方的百姓辛辛苦苦一整年,除去交農業稅的部分,一家人吃用都不太夠,小孩子餓得面黃肌瘦,腦袋大身子細,還要肩負家裏的活計。

胤祚下面還有那麽多弟弟妹妹,實在見不得孩子這麽慘。

他的積蓄再多,也比不過貧窮百姓的人數多,能接濟得了一時卻接濟不了一世,只能想一個能讓當地百姓靠自己的雙手富裕起來的辦法。

他想過尋找當地特產,在這裏開店,召集人手做工發薪酬。

這也是他過去常用的辦法,只要找到合適的人才打理生意就行,挺方便的。

……就是又得去老父親那挖墻角了。

也不知道他願不願意給。

胤祚把這想法和康熙、兄弟們一說,正想可憐巴巴地要人才,結果大家聽完後都不同意。

康熙:“你先前這麽做行得通,不代表現在也行。”

太子:“你把所有風險轉嫁到自己身上,是不是還得出錢修路?能修一條兩條,能修千條萬條嗎?大清幅員遼闊,窮苦地區不止一處兩處,這辦法不具有普遍性和適用性。”

三阿哥:“六弟,不要養成他們凡事靠他人的惰型。”

沒辦法憑一己之力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胤祚只能另尋他路。

尋找特產和銥嬅做生意的這個方向本身沒什麽問題,前世就有很多助農、扶貧行動,都挺有成效的,有問題的是他的實施方式。

父子幾個討論再三,敲定一個比較費時費力,但要真的能夠成功,可以惠及幾代人的辦法。

胤祚去當地縣衙亮出身份,縣令已經收到六阿哥會來的消息,據上面透露,是要在當地做生意。

這要是做好了,就是政績,升官發財指日可待!縣令激動得全權配合。

剛開始的幾個月不算順利,胤祚在走遍各處查看情況的同時,頻繁地和各處的農家子弟與研究所的人交流,勘地形、查氣候、測溫度、測濕度。

當地有礦產的就挖礦,能種茶樹、果樹、藥材的就擴大種植,能搞梯田的就開墾起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最要緊的還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不論是礦產還是茶葉藥材,都得運出去賣出去才能換錢,才能富裕起來。

胤祚組織當地富商鋪橋、修路,讓他們出錢的同時,給他們留了後續賺錢的路子,一個個有甜頭可吃,態度不要太積極。

他走過一處又一處,富裕了一地又一地,就像一支點金筆,筆頭點到哪裏,哪裏就跟著富裕起來。

跟隨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多,有些是想在他身邊施展自身所長,有些是他根據需要從各處挖來的墻角。

將這群班子徹底帶出來,能夠四散各地獨立作業時,胤祚已經十二歲了。

這一年,天津衛研究所的熱氣球項目終於成功。

胤祚趕在康熙的生辰萬壽節前回到京城。

他提前和京城與紫禁城的守衛通過氣,乘坐從皇莊起飛的熱氣球,一路飛到紫禁城的乾清宮上方,請早等不及的康熙坐上去,從高空俯瞰夜晚的京城。

康熙剛上去時還有些不適應,緊緊抓著扶手不敢放開。

許是天生喜歡坐在高處俯瞰下方,很快就適應了,興奮地張望四周,像一個剛得到新玩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