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第2/4頁)

嫡庶之爭,歷來有之,鬥得狠一點的,命都沒了。大家都是聽過或者見過的,淺淺幾句就能聊出一大堆。

這群狐朋狗友中有家裏做生意、做官的,也有家中妾室、姐妹眾多,經常鬧得全家不得安寧的,更有因為兄弟多、利益分配不均而吵鬧的。

有人還曾心理陰暗地想過:要是兄弟不是親生的,那就能理所當然地把他趕出門,自己獨占這一份家產了!

親爹沒戴綠帽子,兄弟是趕不了了,那就寫點小說,在文字上過個癮吧,還能把他們討厭的兄弟寫成反派或者炮灰。

咦?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嘿嘿嘿,這什麽真假少爺千金題材,可真是對了他們的胃口!

至於那什麽治愈系幼崽文……船到橋頭自然直。

一個時辰後,隆科多心滿意足地離開酒樓,回到房間就看到書桌上放著一封來自親姐姐的催更信。

原本的志得意滿,瞬間飛灰煙滅。

他不知道別人家的親姐姐當上皇貴妃之後會對弟弟怎麽樣,但是他家的這個,仗著皇貴妃和姐姐的雙重身份壓榨他,壓榨得不要太快樂。

偏偏他只能照做,日日兢兢業業地寫小說,否則兩天一小封,三天一大封的催更信件,立馬就會變成宮裏來人的真人催更。

也不知道為什麽以前說好的宮妃不能和家人聯系太多,在這上面就失效了。

或許是因為皇貴妃把太皇太後、皇太後和一眾宮妃都發展成了讀者,大家都想催更的緣故?

“真是上輩子欠了你的。”隆科多嘆了口氣,打開名為催更的信件,撈出裏面的白紙,用鎮紙壓平。

是的,皇貴妃嫌浪費筆墨,每次只送白紙過來,就當給他送草稿紙了,還有一個完美的解釋——多寫點,別怕沒紙用!

今天的隆科多下筆如有神,寫完後檢查,發現其中有一段忽悠的情節,後知後覺想起一件事:他今天忽悠人的手法似乎有點熟悉,像誰呢?

他身邊有忽悠人的高手嗎?

啊,對,是六阿哥!

所以,他不知不覺中是被六阿哥忽悠過多少次,這才能在沒意識到的情況下學到了精髓並活學活用了?

隆科多:“……”忽然想心疼地抱抱自己嗚嗚!

半個月後,胤祚收到了借由火車送來的十二本小說。

“這麽快的嗎?”

隆科多不是八爪魚,不可能同時寫十四本小說。

要麽裏面就是簡單的故事大綱和設定,頂多帶著前幾章的試閱,要麽就是隆科多找到了足夠的外援。

應該是後者吧。

胤祚就像是一個嚴格的審核編輯,要是送來的內容達不到他的要求,都得打回去重寫,所以送過來的是原版手稿,並不是印刷後的版本。

他一看字跡就知道不是隆科多寫的,十二本小說一共有八種字跡,找的外援還挺多。

隆科多還寫了封信,表明他實在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找了幾個朋友幫忙,注明每一本是由誰寫的,那人是什麽樣的人,家裏是做什麽的。

連帶這幾個人先前一時意氣跑去當海軍,又被半路嚇回來的事也一並說了,沒有半點隱瞞。

最後,隆科多還表示:我和這幾個人就是飯桌酒桌上的狐朋狗友,如果六阿哥覺得他們幾個寫得不好,不予采用也好,狠狠批評也罷,請不要顧慮我。

胤祚連皇貴妃的親弟弟隆科多本人都坑了不止三四回了,還決定持續坑,自然是在商言商,哪會顧慮幾個陌生人?而且,這幾個人的名字看著十分陌生,沒什麽印象。

他能記得一些有往來的大臣和有潛力能被薅羊毛的大臣預備役的名字,至於那些人背後究竟有什麽瓜葛,值不值得信任,就兩眼一抹黑了。

好在身邊有足夠多的幫手,張廷玉、鐵蛋、柱子、納蘭性德都知道不少情報,還有浸淫官場多年的索額圖可以問。

眾人聚在一塊交換著看文。

每個人都挑著自己最感興趣的題材先看,張廷玉和納蘭性德看的是官場文,索額圖和柱子看的是生意文,鐵蛋和魏珠看的是宅鬥文。

胤祚翻開了最期待的幼崽文,而後閱讀的全程小臉都皺成了耙耙柑。

為什麽這描述看起來怪怪的?

為什麽主角不管說什麽都嘟著嘴,說疊詞?

為什麽五六歲的主角幼崽不啟蒙、不鍛煉,天天跑酒樓看戲?

說好的治愈系幼崽文,不僅沒讓他會心一笑,全身的雞皮疙瘩倒是一粒不剩全部爬起來了。

胤祚擔心是自己的眼光過於挑剔,而且他外表幼崽,內裏卻是個成年人,可能和其他人的評判標準不一樣,結果把幼崽文交給別人一看,大家的反應都差不多。

張廷玉:“我弟弟很懂事,偶爾會調皮,但不會經常吐舌頭,也不會老歪著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