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3頁)

他已經種過人痘並痊愈,就沒在皇莊大部份人都要種牛痘的情況下離開,依然按照原先的計劃留在這裏看書、做實驗。

而今,又多了一個突如其來的帶妹妹任務。

四阿哥想找關系最好的六弟一起分擔一下,可是平常超好說話的六弟看到小公主可以抱兩下,也可以把翠微借給他,但是想讓六弟一起照顧就堅決不行。

六弟的原話是:“再怎麽調皮的熊孩子,我都有辦法治,可是這種看不懂聽不懂說不通的嬰兒,對不起,我投降,我還是去寫教材吧。”

這樣的理由都搬出來了,四阿哥還能怎麽辦?

只能把妹妹養在自己的房間裏,平日讓蘇培盛、翠微、魏珠他們搭把手多照顧一些。

牛痘有兩到十四天的潛伏期,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從發病到痊愈大致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個別人士需要更長一些。

因為潛伏期的緣故,大家在來到皇莊的第一天,陸續在手臂上種下了牛痘,但在沒有發病前,每個人都還是照樣吃喝玩樂。

五阿哥就跟一只被關在籠子裏許久的小猴子終於被放出來似的,這裏看看,那裏瞅瞅,拉著七阿哥和八阿哥到處上躥下跳。

胤祚考慮到這是“發病前的最後狂歡”,也就隨便他們去,等到牛痘發出來了,立馬把人關在屋裏。

但凡五阿哥想要出來晃悠,胤祚一句“木蘭秋狝想去嗎?生意想做嗎?翻譯想當嗎?”就把人堵了回去。

每到這個時候,憋屈極了的五阿哥跑去隔壁看看帶娃中的四阿哥,頓時神清氣爽。

要是他悄悄看完跑路,沒人知道也就算了,還非得賤兮兮地去撩撥一句:“四哥加油,我看好你哦~就憑你豐富的帶娃經驗,將來很容易找福晉的!”

不能說是盡得胤祚真傳,只能說是一模一樣,直讓四阿哥懷疑是不是六弟背地裏說過同樣的話,被五弟聽來了。

四阿哥捏緊了小拳頭,有點想揍弟弟,忍住!

一個月的時間就在皇莊八成人員鹹魚休息,四阿哥辛苦帶娃,黑眼圈日益嚴重中過去了。

木蘭秋狝要開始了。

後宮有好幾個即將生產的孕婦,不能沒有主事的人,而小公主年紀還小,皇貴妃再怎麽想去看熱鬧,也不能拋下女兒,只能留下。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不去,說是宮中需要有人坐鎮,也不想長途跋涉。

胤祚去問的時候,太皇太後笑著說:“年紀大了,不想太折騰,等你什麽時候把火車弄出來了,再去也不遲啊。”

康熙去勸的時候,太皇太後則是說:“我要是去,你肯定會放慢行程,國庫本就緊張,等過些年再說吧。”

木蘭秋狝是考察八旗將士的一項軍事演習,得帶上那麽多皇族中人、朝廷大臣、八旗將士,一應費用全部出自國庫,本就得花不少銀子,要是路程上拖延的時間太長,會讓本就不富裕的國庫雪上加霜。

康熙面有愧色:“是孫兒無用。”

他上位以後,年年打仗,戶部月月喊窮,國庫就沒有充盈的時候,現在竟然逼得太皇太後為了替他省錢而不去木蘭秋狝。

既是作為皇帝的失職,又是作為孫兒的不孝。

“你若是無用,福臨就更無用了。”太皇太後面無表情,瘋狂嫌棄親兒子,令康熙啞口無言,自責的話再說不出口。

“胤祚做肥料,種土豆,做生意,好不容易收上來的稅多了些,你省著點花。”

說到“省著點”的時候,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還有那麽一丟丟難以品出來的嫌棄。

康熙:?

總覺得瑪嬤是在嫌棄他把胤祚好不容易充盈起來的國庫稅收用掉那麽多,錯覺吧?錯覺吧!

要按照這個想法想下去的話,沒準瑪嬤是心疼胤祚賺錢不易,他卻花錢容易。

說好的隔代親,在他這裏竟然行不通,害!

木蘭秋狝的行程是早早定下的,只等幾位阿哥從皇莊歸來就能啟程,胤祚等人頭天回到皇宮,第二天一早大部隊就出發了。

眾人一路趕往熱河行宮,一輛又一輛的載人或載物馬車將官道擠得滿滿當當。

本該馬車搖晃著搖晃著就想睡覺的無聊路程中,有人捏著便攜式小風扇,有人在馬車裏打牌,更多的人在談論底下的混凝土路。

“這路真的好平穩啊。”

“簾子可以掀開,不用擔心吃一路的灰。”

“聽說是六阿哥自己出錢為皇上專門建的這條路,沒動國庫一文錢,太孝順了!”

“感謝六阿哥!”

“這就是別人家的兒子,害。”

康熙的禦駕走在最前面,聽不到後面嬪妃和朝臣們的議論,只通過風吹來時帶來的些許破碎聲音察覺一二。

即便如此,也夠他驕傲的了。

上數一千年,下數一千年,誰家的寶貝兒子會為了親爹出行在外,自掏腰包特地鋪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