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3頁)

戶部大臣:“可這是極少數的情況,更多的時候是能夠搶收及時的。”

“但這極少數的情況只要出現那麽個一次兩次,農民辛苦大半年種下來的麥子就毀了。那是農民一家幾口未來一年的口糧,也是他們大半年的心血啊。”胤祚看他的眼神很失望。

那些話裏沒有一個指責的字眼,這位戶部大臣卻仿佛感覺到一句更比一句狠的指責砸在身上,砸在臉上,囁喏著說不出話,老臉脹得通紅。

戶部尚書伊桑阿趕忙插話,轉移話題:“六阿哥是不是還有其他考量?”

胤祚:“過去單靠人力就能收割完所有的麥子,主要是因為畝產量不高,大家都種畝產量更高的大豆、高粱去了。但在大清大力推廣化肥的情況下,蟲害減少了,畝產量上來了,要幹的活就多了。”

“提前把機器做好,沒了收割、脫粒的後顧之憂,農民才能開墾更多的荒地,在更多的良田上種糧食,大清的百姓才能免於饑餓之苦,國庫也能日漸充盈,這是雙贏的局面。”

在麥子要收割的這個當口拿出收割機,雖然能夠看到即時的效果,但在推廣的時機上已經晚了一大截。

所以胤祚著眼的並不是人力完全能夠收割完麥子的現在,而是畝產量跟上以後,人力不夠用的將來。

正如胤祚所說,現在不提早準備好,等到那個時候再準備,不能及時收割的麥子就會爛在地裏,那時可就完全來不及了。

墨家和公輸家的人還在那聽聽框框地組裝機器,把那一個個或長或短的零件,一點點地組裝成和普通馬車差不多大的機器。

如今機器還沒完全組裝好,康熙看了兩眼,就知道是因為機器太大,不方便挪動過來,這才拆分以後再組裝。

“每次使用都要這樣,也太麻煩了點。”

胤祚看著康熙又是皺眉又是嘆氣,意有所指地道:“還不是因為皇莊太小了,這要是地方大——上那麽一點,機器就能夠直接開進倉庫,哪需要拆開運送和保存這——麽麻煩啊?”

那故意加重和拖長的音,足夠讓人明白他的真正意思——想要更大的研究場所。

可是皇莊已經是康熙目前能夠給出的最大地方,再大就得更遠。

胤祚住在離皇宮還不算遠的皇莊,就已經一個月只回去那麽幾天,這要是住得再遠些,怕是兩三個月都不能回皇宮一次。

康熙可受不了這麽長久的分離,假裝沒有聽懂胤祚的暗示。

“看來組裝得差不多了,開始吧。”

“嘖。”胤祚重重地嘖了一聲,肆無忌憚地表達著對康熙的不滿。

戶部大臣們看得心驚膽戰,真怕這對天家父子就這麽吵起來,那他們當臣子的是勸還是不勸?更難的是,該勸誰呀?

這年頭,當臣子也太難了吧?!

一群人戰戰兢兢地看著機器。

以大清目前的技術,獲取石油還是困難了些,而發電機已經做出來了,電是現成的驅動力。

墨家人坐在小麥收割機的駕駛室中,駕駛著機器在前面緩緩地開著,尾巴後面拖著一根長長的線,連接到發電機上。

小麥收割機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會壓倒一片麥子,脫好的麥粒順著聯通的管子進入和小麥收割機平行前進的大盒子之中。

大盒子的制作非常粗糙,就是簡單的幾個輪子加上一個敞著大口的木板盒,站得高些,就能看到裏面的麥粒一點點充盈起來的畫面。

比起自動化和機械化帶給人的震撼,小麥收割機後面的情況相對而言遜色許多。

麥梗就跟被人精心捆綁過似的,頭對頭,尾對尾,整整齊齊地留在原地,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麥碎噴湧出來。

“天啊!”伊桑阿踉蹌地跑進田裏,整個人趴在大盒子邊上,看著從小麥收割機上連過來的管子中噴湧出來的麥粒,震驚不已:“六阿哥竟能做到如此之神!”

康熙、太子和其他戶部大臣也看得很震驚,但康熙很快發現這個機器的局限之處:“只能用在地勢平坦的地方。”

胤祚:“是的,做這個的目的是想推廣到平坦的地方,只要調整一下刀片的距離,收割小麥和水稻都行。如果是在有坡度的丘陵、山地地區,還有更簡單的收割機。走,我們換個地方來看。”

這個時候,哪還有人記得先前的實驗?胤禛他們早就跟過來看熱鬧了。

一群人跟著胤祚換了個地方。

只見一個男人推著一輛類似耬車的小車,前方的刀片經過之處壓倒小麥,也不知道裏面怎麽操作的,等到小車經過,麥子就變成了一捆。

每隔一段距離,地上就有一捆被捆起來的麥子。

康熙立馬看懂了,“那個小麥收割機適合在平坦的地方大型收割,適用於田多人少的地方,這個小麥收割機更為靈活,對地形的要求少,後續的脫粒還要手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