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這一頓打是胤祚沒有料到的。

康熙生氣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挨打,不撩盛怒中的老虎胡須。

等打完了,讓康熙出夠氣了,再懵懵懂懂地擡頭:“汗阿瑪,我哪裏惹你生氣了?”

康熙本該生氣的,但看胤祚好像真的不知道哪裏錯了的樣子,又生不起氣來。

他有些累了,摟著胤祚不說話,用眼神示意太子來說。

太子只好接過話來:“六弟,達成一件事的辦法有很多,並不需要這麽莽撞,也不需要采用得罪那麽多大臣的辦法。”

胤祚聽懂了,並不是在責備他做了這件事,只是說他的做法錯了。

“大家想了一圈,都沒有找到能夠兩全其美的辦法,也就只能這樣了。”

康熙冷笑:“大家?都有誰參與了?”

話音剛落,就見胤祚心虛垂眸,兩根手指對啊對,不肯回答,他立馬改換問題:“那你就說誰沒參與吧。”

胤祚眨巴一下眼睛,沒有說話,康熙和太子就懂了——所有人都參與進去了,沒有一個漏下的。

“說說看,都怎麽分工協作的。”這個詞還是胤祚提出來的,這會兒康熙用起來還覺得真不錯。

胤祚:“幾個大臣幫我寫了十幾版在朝堂上應該說的話,教我上朝時的禮儀,但是他們寫得太多了,我嫌廢話多就自己精簡了一下。”

康熙:“……”

太子:“……”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被精簡的內容是什麽。

不如說,被精簡的那些才是更應該說的,用那些言語話術說出來,會盡量婉轉一些,讓胤祚少得罪些人。

怪不得納蘭明珠當時在朝上都快要暈過去了。

由此可知,民間那一出很大可能不是那幾個大臣想出來的。

康熙問:“誰讓你那兩個哈哈珠子去城外每天敲鑼打鼓的?”

胤祚很老實地回答:“四哥、廷玉哥哥、鐵蛋、柱子,我們一起想的。”

張廷玉的原話是:“既然六阿哥已經下決定要和那麽多大臣作對,那就該拉攏漢臣。六阿哥做的這一切是為了長江黃河兩域漢人百姓,應該讓他們知道您為他們付出了多少。”

柱子說:“其他阿哥的哈哈珠子都是官宦人家、八旗子弟,六阿哥身邊的哈哈珠子全是漢人,需要憑借此次機會將劣勢轉為優勢。”

大清入關才幾年?

滿人的數量終究比不過漢人。

康熙拉攏漢臣,重用漢臣,也是希望能夠促進滿漢兩族交好,可皇帝做得再多,落在漢人百姓眼中都可能是帶著陰謀的,胤祚不一樣。

他非嫡非長,虛歲才四歲,建功立業和積累名聲都太早。

康熙正當盛年,儲君地位穩固,胤祚背後沒勢力支撐,他做得越多,名聲越好,給自己帶來的危險越多。

所以個人出資建造堤壩一事,胤祚撈不到多少好處,還得倒貼巨額銀兩,除了天生心善、心系百姓,沒有第二個理由。

他徹底站在了漢人的那邊,如果連漢人都不支持他,不幫助他,沒人知道新的堤壩什麽時候能建起來。

聽完胤祚的轉述和分析,康熙忽然對那個叫柱子的男孩起了興趣:“普通人家的孩子竟也有這般眼界。”

“柱子也不算普通人家吧。”胤祚撓撓頭,“上數幾代,也是官宦人家,但是明朝末年的情況……你知道的,他家被貪官栽贓誣陷,家破人亡,輾轉投奔親戚,又遇上大清入關,發布圈地令,就跟著變成奴仆了。”

這也是柱子為什麽那麽恨貪官汙吏。

康熙:“……”

太子:“……”

在民間找個哈哈珠子,還能找到這樣復雜背景身世的,都不知道胤祚的運氣是好還是壞。

父子倆有點好奇,“那鐵蛋呢?不會也是前朝的?”

“沒有,鐵蛋家就是普通人家。”胤祚搖頭,他怎麽可能隨手一撿就是兩張SSR卡?

一聽沒什麽背景,康熙和太子還有點失望。

胤祚要這兩人當哈哈珠子,康熙不可能沒查過背景,可他也不至於查到前朝去。

主要是前朝末年,宦官當道,冤假錯案太多,很多事情都不可考證,派出去的人查到這兩個孩子身世清白,和其他勢力沒什麽瓜葛,也就差不多了。

要不是胤祚主動說出來,康熙和太子都不知道還有這一茬。

康熙氣憤地揉著胤祚的小臉蛋,要不是小屁股剛被打過,他還挺想捏捏小屁股的。

“那麽多人都商量了,怎麽就沒來找汗阿瑪商量一下?”

太子忙道:“還有二哥!”

胤祚自知理虧,任由康熙揉團子似的揉他的臉,因為這個,說話聲音多少有點含糊不清:“你們不會同意呀。”

康熙:“……”

太子:“……”

“我問過了,遇到這種情況,都得等朝上吵個好些天,等他們吵爽快了再來回拉扯慢慢談,可是兩岸百姓等不得。”胤祚道,“汗阿瑪,我既然生在皇家,有了得天獨厚的身份,就該承擔起這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