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3頁)

“想要朕親就直說,你什麽時候學會迂回婉轉了?”

見他這麽開心,胤祚沒好意思說原本的打算,正準備糊弄過去,對上了身邊一雙清醒的眼睛。

不知何時醒來的胤禛,正用那雙黑黝黝的大眼睛瞅著他們這對大半夜莫名黏糊的父子,好似在說:我倒要看看你們還能怎麽黏糊。

康熙:“……”

胤祚:“……”

父子倆對視一眼,默契地決定拉胤禛下水。

哪怕小話嘮最近有變成鋸嘴葫蘆的趨勢,但誰知道哪天會不會突然又變回小話嘮,巴拉巴拉說出去呢?

胤祚把被自己和康熙親過的小手送過去,“吧唧”一下按在胤禛的嘴上,強迫他達成父子三人大半夜莫名黏糊的親親成就。

胤禛:“……”

胤祚捂著嘴偷笑,“四哥也親親了,要保密哦。”

弟弟又嬌氣又黏糊還愛撒嬌,胤禛能怎麽辦呢?當然是往死裏寵他!

“我會的。”

翌日,康熙下朝後,在禦書房接見剛回來沒多久的張英。

“朕記得你家裏有個聰慧的兒子。”

張英不太明白提及這個的原因,“臣有四子,不知皇上說的是哪個?”

康熙也沒料到張英有四個兒子,他就是有個模糊的印象,好像曾經聽誰說過,並不知道具體是誰,因為著急化肥一事都沒來得及派人打聽。

“最聰慧的那一個。”

張英本想說幾個兒子都很聰慧,擔心這麽說有炫耀的嫌疑,試探著問:“皇上說的可是廷玉?”

康熙沒有回答,只說:“過兩日,帶他進宮一趟。”

張英:???

他是真的不明白怎麽回事,滿頭霧水地回到家中,獨自一人在書房裏靜坐許久。

長子張廷瓚於三年前考中進士,得了個翰林院編修的職位,忙了一天下值回到家,還沒歇息上片刻,就被父親派來的人叫去了書房。

和他一同到的還有二弟張廷玉。

兄弟倆很快得知康熙的意思,和張英大眼瞪小眼好半天,都沒明白這是要做什麽。

張廷瓚試著分析了一下:“皇上既然不知道二弟的名字,許是從哪裏聽說二弟聰慧,這才想要見一見?”

康熙如果是聽說哪家的孩子聰慧就要抽時間見的人,張英就不會煩惱這麽久,他更怕康熙此舉具有某種他還沒品出來的深意。

誰讓他先前帶著妻子兒女回到家鄉,大有多住上幾年的意思呢?這是怕康熙不知怎麽想起來,突然翻舊賬呢。

張廷玉今年十一歲,比同一年出生的大阿哥還小半歲,聽說自己小小年紀即將面聖,面上毫無擔憂之色,反倒是父子三人中最淡定的那一個。

“皇上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父親不必太過憂心。”

康熙以孝治國,仁愛百姓,就算真的想要翻舊賬,也只會在父親身上找茬,貶官都比禍及子女的可能性大。

父子三人思索良久,都無法從康熙的一句話中猜測出背後的目的,再怎麽擔憂也無濟於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兩日後的下午,張英帶著張廷玉進宮面聖。

“臣張英攜子張廷玉拜見皇上,拜見太子。”

康熙:“起來吧。”

看著龍案下方低眉垂首的張廷玉,忽然說:“擡起頭來。”

張英:“……”

張廷玉:“……”

不知道為什麽,總有一種選秀的即視感。

張廷玉微微擡頭,足夠讓坐在上方的康熙看到他的臉,自己卻不敢直視聖顏。

很快他就發現身上多了兩道視線,一道來自正上方,也就是康熙,另一道來自側面。

張廷玉早前就聽說皇上把太子帶在身邊親自教養,但他進來的時候看到側面有兩張桌子,都坐了人,杏黃色衣袍的坐前面,應該就是太子。

來自側面的這道視線中更多的是好奇,應該是另一張小桌子的主人。

也不知道是哪個阿哥,竟擁有和太子一樣被皇上親自教養的待遇。

思緒流轉間,就聽康熙說:“胤祚,過來看看朕給你找的哈哈珠子。”

張英:???

張廷玉:???

父子倆完全沒想到這面去,不是因為漢人不當哈哈珠子,而是宮裏沒有哪個阿哥的年紀要找哈哈珠子啊。

在上書房讀書的大阿哥到四阿哥都已經有了哈哈珠子,五六七三個阿哥都才三歲,還在啟蒙的年紀,哪裏需要哈哈珠子?

哈哈珠子一般只比阿哥大幾歲,張廷玉今年十一,過年十二,都是快要娶親的人了,嚴重超齡。

可他們也沒聽說皇上有了流落民間的新阿哥。

什麽情況?

張英和張廷玉摸不著頭腦,胤祚也很懵,懵逼過後就是警惕,宛如一只渾身炸毛的小奶貓。

“汗阿瑪,你不是說了允許我遲一年去上書房嗎?為什麽現在就開始找伴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