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3頁)

但是……“土豆、玉米、紅薯產量都很高,也很好吃,這些我們都有,為什麽不種?”

產量很高?康熙正想問問這幾種作物的產量究竟有多高,就見胤祚突然右拳敲左掌,恍然大悟道:“所以不是汗阿瑪太窮了,快養不起那麽多嬪妃和孩子,這才克扣我們的點心啊。”

“咕咚”,梁九功艱難地咽了口口水,六阿哥可真敢說啊。

太子扶額,孤真的要保不住他了。

康熙:???

他是真的不懂胤祚的小腦袋在想什麽,都顧不上生氣胤祚的胡說八道,“朕什麽時候克扣你點心了?”

胤祚記得很清楚,一臉“你別想忽悠我!”的警惕表情:“就是上一次!我去禦膳房領來的桂花千層糕,只吃了三塊!”

康熙:“……”

幽幽地看了一眼太子,明明是太子不允許胤祚吃的,這鍋怎麽就莫名其妙甩到他頭上了?

太子被康熙看得很是不自在,他本想和六弟說說道理,隨即想到……汗阿瑪本來就不讓皇子阿哥吃太多,他小時候也是這麽過來的。

所以,這鍋不本來就是汗阿瑪的嗎?瞬間理直氣壯起來。

康熙:“……”太子是指望不上了,他只能自己來。

“你的小肚子就這麽點大,一次吃三塊點心夠了,再多了會鬧肚子,會壞牙,這都是老祖宗養孩子傳下來的經驗,太醫也不讓多吃。”

他自認已經說得夠有理有據,足夠說服胤祚這個年紀不大心眼忒多的娃了,誰知胤祚還是能找出突破口來。

“那就少吃多餐啊,一天兩餐怎麽夠我長身體?起碼也要吃三餐!”

康熙:!!!

深呼吸,告誡自己不能和個三歲孩子計較。

太子趕在親爹罵人前說:“六弟,我們大清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天亮得早,黑得早,一天兩餐是還在關外就形成的習慣,一直延續下來。”

胤祚:???

“就算一天吃兩頓正餐,點心和夜宵也沒少吃啊,我還給加了個下午茶,這不就證明一天兩餐是不夠的嗎?真要夠了,禦膳房怎麽會每天備著那麽多點心?”

康熙會不知道不夠嗎?

關外一天兩餐是因為晚上睡得早,入主關內後生活習慣跟著漢人開始改變,已經不太夠了。

禦膳房會備那麽多點心也是因為他每天批折子批到深夜,的確不夠吃,但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想要隨便更改,並不是他說一句就可以辦到那麽簡單的。

這些事情就是一點一滴全部告訴胤祚,他那小腦袋瓜怕也無法理解。

正好先前在說耕牛和糧食的問題,康熙順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知道改成三餐後,大清要多吃掉多少糧食嗎?”

胤祚愣了一下,康熙又道:“朕可以一日三餐四餐,但這口子一開,下面的官員必定跟風,有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奢靡浪費之風大盛,受苦的只會是大清百姓。”

他沒天真到以為大清在他的治理下,已經足夠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更沒天真到以為大清的官員各個都為國為民,絕不欺壓百姓,中飽私囊。

“胤祚,你肚子餓,不夠吃,可以多吃些點心,也可以讓小廚房給你加餐,但朕……”康熙嘆氣,“朕不能讓皇宮所有人一日三餐。”

不是他窮,養不起皇宮裏的人,只是這樣的口子不能開。

胤祚懂了。

說到底,還是窮的,經濟上的窮,也是糧食上的窮。

他第一次知道康熙作為皇帝的無奈和退讓,小跑著走到康熙面前,拍拍他的手,“不難過,我們種土豆,土豆一年可以種兩次,飽腹感很強,還有特別多的吃法,紅薯也是。有了這兩種高產量還美味的作物,百姓們既不會餓肚子,還能吃得好!”

童言稚語,聽起來像是不知道大清有多少人這才胡說的不切實際,但康熙上了心。

他一把將胤祚抱起坐在自己的懷裏,關切地問:“紅薯暫且不說,土豆的畝產很高?”

太子的臉色為之一肅。

自古以來,糧食都是一國之重,而每一種高產量作物的增加,都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改變。

梁九功自覺退了出去,守在禦書房門口,還在心裏慶幸。

幸好自從六阿哥經常來禦書房,不經意間會冒出一些不得了的話,皇上每到下午就不讓其他太監宮女在裏面伺候了,不然……想護著六阿哥,可真是一件難事啊。

胤祚不記得土豆的畝產具體有多少,唯一的印象就是多。

“畝產千斤應該不成問題。”

康熙和太子倒吸一口涼氣,宮裏一直都有土豆,他們還吃過土豆做的菜,竟不知土豆的產量有這麽高!

大清北方的糧食畝產在兩石左右,部分貧瘠的地區只有一石,南方的魚米之鄉也只有三石,約四百五十斤,可想知道畝產千斤的土豆對這對天家父子的沖擊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