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二】

嫁娶不須啼

懷愫

阿寶將兌換過的銀票交給陳長勝。

“你上回說, 跟了一路的那個馮瑞,拿上這些,去走走他的門路。”

就算兩位伯伯沒事, 阿寶也想做這件事。

原來是悄悄辦, 如今上面沒人管束,四房五房回來之前, 大家各憑本事。

陳長勝接過銀票:“我在左右諫司附近幾條巷子跟他, 曾故意叫他看見, 他嚇得不敢看我, 只得再找時機。”

那天陳長勝一直跟著,分明瞧見公子示意了馮瑞, 可馮瑞臉色發白。

他跟著馮瑞上值下衙,馮瑞偶有停步,都不敢看向他,是個膽子極小的人。

“盡量快。”阿寶蹙眉, 若非大案, 怎麽會連伯伯們一並拿進去,要是等到來人抄查書房,就來不及了。

“等同他搭上話,就說家裏只想給六郎送些衣裳吃食去。”阿寶想了想又道, “他要不敢也別逼他, 請他牽線搭橋也好。”

“小人明白。”

阿寶看著陳長勝離開,擡頭望一眼對面的書房。

這兩日天陰有雨,還沒到掌燈時分院中便黑壓壓的,燕草見她隔窗盯著書房, 輕道:“姑娘。”

阿寶提了口氣:“叫青書把書房的燈點起來。”

燕草點頭出去吩咐, 戥子從內院回來:“夫人喝了藥睡下了, 七姑娘守著呢。方才許夫人寫了信來,夫人精神不濟,讓七姑娘讀了。”

“寫的什麽?”阿寶雖熬了一夜,但精神還好。

“是些寬慰人的話,前半封是許夫人寫的,後半封是許家那位公子寫的,說他正在替姑爺奔走打聽。”

戥子知道兩家有結親的意思,許夫人此時寫信來,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阿寶的心思不在珠兒的婚事上。

家族不倒,她才能謀到好親,要是家族倒了……

“娘睡了就好,對了,你明兒回家一趟,告訴紅姨,免得她從別人那裏聽見,反而讓她掛心。”

話音才剛落,松煙來報:“少夫人的娘家姨媽來了,我叫人往裏迎呢。”

陶英紅一聽到消息就往阿寶這裏趕,慌得壓根忘了要報信。

裴家下人們確是亂了一陣,但徐氏還在。

管家的女人在,那便亂不起來。

她約束下人守好各道門,更不許有趁機偷盜的。此時徐氏正陪著裴老太太在佛堂中,告訴裴老太太得把老四老五喊回來。

裴老太太不肯點頭。

她一聽到衙門拿人,嚇得手中佛珠都拿不住了,這時把她的親生兒子叫回來,可不就是送人進衙門去吃皮肉苦?

“老四從不惹事兒,老五就是個白身,他們回來能頂什麽事兒?”

“都是六郎要顯能耐,他還不如他爹!老三還知道自己沒甚才能,六郎會讀些書的,倒守不住拙!”

之前她不願意兒子們離開京城,此時又不願意兒子們回來。

徐氏立在佛堂中,兩手疊在身前:“母親還不明白麽?若只是六郎,那還是三房的事,可……大爺和二弟一並都去了,四弟五弟躲不了的。”

裴老太太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

徐氏看向她時,還頗驚訝,老太爺走了,她也不曾慌成這樣。

丈夫死了沒事,兒子不出事才最要緊。

信是無論如何都要寫的,但裴老太太非要派陪房的兒子跟著一道送信。

徐氏依舊疊著手,也依舊是那個口吻:“母親,族裏的長輩說不準會派人來,也會敦促四弟五弟快些趕路。”

叫人報信,讓他們別來是行不通的。

這些事,徐氏辦完就差人通報給三房,裴三夫人如今躺在床上養病,婆子們便幹脆都報給六少夫人。

門上的人也知道此時三房是六少夫人主事,一看馬車是林家來的,趕緊開門。

說話間,陶英紅已經進了留雲山房來。

送親的時候直送到內院婚房去的,還是頭回到卷山堂來,心道住在這兒不是大戶人家的規矩。

可眼下哪有閑心說這些,拉住阿寶便問:“我聽說了,怎麽回事?不要緊罷?”

阿寶自然是安慰她:“沒事兒,就是問話而已。”

“偏偏你爹又不在京裏。”再想到韓征,陶英紅鼻尖一酸,她拿出袖中的信塞到阿寶手中。

阿寶看這舉動還有什麽不明白的,衛夫人想幫忙,可衛大人不願意伸手,連回信都不許她回給裴家。

她打開信,果然如此。

陶英紅急問:“說的什麽?可有法子?”

阿寶搖了搖頭:“衛家怕惹事兒。”既是《正氣集》案,那實在是牽連太廣,別人不肯幫忙也是尋常。

陶英紅狠狠:“不看僧面還要看佛面!咱們幾十年鄰居了!難道你爹就沒在戰場上幫過他?狗東西!”

反是阿寶撫她的背:“犯不著為這事生氣。”幾回下來也該清楚衛大人的為人,寫這信的時候,也只報著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