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彈劾

嫁娶不須啼

懷愫

裴觀那道彈劾奏疏, 經由左右諫司,呈至禦前。

自景元帝將禦史台與左右諫司分成兩個部門,禦史監察百官, 左右諫司廣收諫言。

招諫、伸冤、建言、獻策, 皆可通過左右諫司呈報。

裴觀那道奏疏,既是建言也是伸冤。

這些諫自也經過左右諫司官員的挑選, 才能真正呈上禦案, 每日多則有十好幾封諫言呈在紅漆盒中呈到禦案前。

左右諫司初立, 許多下層官員還未反應過來。

待景元帝從諫言中挑出幾封大加贊賞, 又升那些低階官員的官職之後,下層官員這才聞風而動, 明白這一條升官的捷徑。

左右諫司門前的諫言箱日日都是滿的,官員們只得點燈續晝來查閱諫書。

景元帝當初設立左右諫司,要的便是這個效果,但其中若有誇大其詞, 為謀升官胡亂遞上諫言書被查實的, 一律奪職下獄。

景元帝下朝之後,每日案上總有十幾封諫書,他這些日子舊疾復發,靠在榻上, 讓嚴墉讀給他聽。

嚴墉拆開一封, 匆匆一掃,頓住了。

景元帝背靠軟枕,面前藥爐點著草藥香,半晌都等聽不見聲音, 他眯起眼:“怎麽?寫了什麽?”

一看嚴墉的神情, 他伸手:“拿來朕瞧瞧。”

看見裴字, 景元帝眉梢微擡,裴如棠死了,裴家子弟都在丁憂,這個裴觀倒還能想著寫諫言書。

掃了兩眼,他知道嚴墉為何噤聲了,這個裴觀,竟然彈劾宋述禮。

宋述禮當了三朝國子監祭酒,如今諸生守官稱職者,多出自他的門下。

他竟然會為了當年的同窗彈劾宋述禮?

嚴墉忽然低聲道:“仿佛……太、祖皇帝時,便曾有人參過宋祭酒,當時便參他體罰生員至死,還有克扣師生膳食。”

“哦?”景元帝略一思索,想了起來。

宋述禮深受太、祖皇帝重用,當時國朝初立,剛設立國子監。

開國之初,太、祖皇帝便在國子監中立了兩場石碑,石碑上刻的就是宋述禮呈上的學規二十八條。

凡國子監學生,必得守禮守規。

宋述禮治學雖嚴,但頗有成果,其後科舉取士,國子監監生力壓各地書院的學生,榜上有名者,十有七八都是國子監學生。

景元帝又看了眼裴觀的奏疏,“哼”一聲笑了,先擱置一邊:“當時那個官員是以什麽罪名處置的?”

嚴墉對答如流:“似這等事,想是以卑誣尊來定罪。”

以太、祖的脾氣,護短也得護到底,那個彈劾官員必是殺頭了事。

要不然宋祭酒也不會又安然了二十年。

“陛下有何定奪?要不要……發下去查實?”

景元帝沉吟:“先擱下,眼下要緊的是北狄犯邊。”京城雖才秋日,邊境已然下雪,秦王不日離京。

件件事都比奏疏中死了的監生更重要。

這封奏疏雖在禦前擱置了兩日,但風聲已經傳出去了,連宋祭酒本人都收到了消息。

他年近八十,卻並不曾因年老便放松學規,反而愈加苛刻。

裴觀彈劾他的事傳入國子監中,監生們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被宋祭酒看見,嚴令不許談論,違者都關入懲戒室內。

罰飯,罰抄學規。

一日兩日還能按得住,隔得幾日,消息越傳越廣。

裴觀的書房內收到許多信件,有大罵他不敬師長的,也有贊許他的,更多的是來勸他的。

“陛下留中不發,只怕有意保宋……”宋祭酒在太、祖朝都能全身而退,當時那件案子已是蓋棺定論,陛下又怎會推翻先帝的決定。

裴觀心中頗覺微妙,當今連太、祖定的皇帝都推翻了,還有什麽不能推翻的。

只這事,上輩子未發生過,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何必如此?宋祭酒年已八十,還能在祭酒的位子呆幾年?何不趁他因老病致仕時,再上奏請立新規?”

這是溫和一派。

更激進些的,就差指著鼻子罵裴觀欺師滅祖了。

裴家入仕途的幾位,都在國子監裏讀過書,大伯二伯俱都曾是宋述禮的學生,連裴觀的父親也是。

裴大老爺先是因為侄媳婦在留雲山房內,故不便來此。

等到阿寶一回娘家,他便趕來:“六郎,你上呈奏折,因何不與我商量?”

裴觀默然:“大伯不會應允。”

裴大老爺一頓,確實,他不會同意。

奏折已經呈上去了,裴大老爺再是急氣也無用,他兩輩子都不曾對裴觀說重話,上輩子更是因為侄兒投到齊王門下,就此辭官。

此時卻道:“你翅膀硬了。”

裴觀肅立,此時大伯的年紀,與他上輩子死時也差不多,他躬身作揖:“汙名罵名,我一力承擔。”

正是因為宋述禮壽數快到了,更該早些替死去的監生們討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