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小別

嫁娶不須啼

懷愫

接著幾日, 各房有各房的忙亂。

大房忙著接掌中饋,盧氏還真將大夫人請到院中對賬:“這是每年的總賬,這是細目, 一應婚喪嫁娶, 都在這兒。”

大夫人徐氏,情知就算接過來, 一時半刻也查不出錯漏, 她也並不想去查。

家裏這些事, 一床大被掩過。

“端看五弟妹辦老太爺的喪事, 便知五弟妹才幹出眾,這賬簿我自會對, 不急在這一時。”徐氏說這話時,望向盧氏的目光,還與平時一樣。

盧氏嘴角微動,她心裏明鏡似的, 這些妯娌們都在背後可憐她。

單只可憐, 還是好的。

喬氏還不知如何幸災樂禍,這麽忙亂的時候,還跑到她跟前兒,非得“寬慰寬慰”她。

“五弟妹你就當是為了兩個女兒, 這打小養到大的, 總比半路過繼的要好。過繼的還有親爹娘親兄弟在,哪能跟你一條心呢。”

喬氏說這些話時,眼梢笑意藏都藏不住了,可她說的, 又句句都對。

盧氏已然懶得瞧她, 只一點頭:“四嫂說的對, 多謝四嫂教我。”

她們倆自進門就彼此為伴,私下一向是稱呼姓名,妯娌的情分也有一半真一半假。

聽她口吻冷淡,又見她不似原先,鬥毛雞似的夾槍帶棒,

喬氏怔得片刻,嘆道:“你……你就想開些罷。”

到這句,才是真有了幾分寬慰的意思。

“我到這會兒了,還有什麽想不開的。”盧氏這會兒連說話都不敢高聲,就怕再咳出血沫子來,她不保重自己,女兒怎麽辦?

難道還能指望丈夫?

就像她醒過來時想的一樣,這孩子她得認下,哪怕是為了女兒!

裴瑤想跟著母親一塊去老家:“我去了,總也能給娘幫把手,妹妹有祖母和大伯母看著……”

“不成,我只放心你,你看著你妹妹。”盧氏對她道,“你出嫁我能回來就來,要是回不來,有你大伯母在,事兒也能得體體面面的,你帶著你妹妹,與三房多走動。”

“是。”

盧氏還不放心,又叮囑一句:“必與你六嫂好好相處,討她喜歡。”

如今這情勢,是不會立時就分家了,可分不分也沒甚分別。

眼看往後家裏最好的就是三房,要是能處些情分,往後要有個求著幫忙辦事的時候,還能叩一叩三房的門。

“我省得,娘全是為了我跟妹妹好。”

到臨別時,盧氏看著庶女,心裏慨嘆,當年幸好將她養在身邊。有裴瑤的例子在前頭擺著,這個兒子,她也會養成自己人。

二房忙著收拾屋子,襄理大房接手管家的事宜。

四房五房帶走了一批下人,大房二房帶回來的人填補上去,處處都忙。

只有三房悠閑些。

裴三夫人自來就沒管過家,三爺不曾為官不曾外任,裴三夫人還是在閨中學過如何主持中饋。

一輩子也無用武之地,把裴珠叫到跟前:“你原來跟著你五嬸管家,也沒什麽能施展手腳的地方,跟著你大伯母,多學一些。”

裴瑤和裴珂也還是一樣到大伯母身邊,繼續學管家事。

“你大伯母能教你的東西更多。”官場上的人情往來,可不是盧氏能教導的。

裴珠應聲:“我一定好好跟大伯母學。”

“你的事,你哥哥放在心上,不急。”

裴珠一聽,面上微紅,垂下頭去。難道哥哥已經替她看好了人選?總不會這樣快。

荼白道:“要不然請六少夫人來,姑娘問一問。”

裴珠搖頭:“這我怎麽問得出口。”才聽著信兒就去打聽,也太不莊重了。

荼白想了想:“那隔些日子,我去探探燕草的口風。”

嫁人譬如投二回胎,裴珠再羞,也還是點了頭。

裴三夫人又將阿寶叫來:“你差人送信回去,讓你家裏來人你,好好住幾日,松快松快再回來。”

阿寶差點跳起來!

答應她是一回事兒,真要回家又是另一回事。

裴三夫人看她這滿面雀躍的樣子,咳嗽一聲:“在我屋裏沒什麽,出去了裝也得裝裝樣子。”

又讓小滿拿了禮單來:“這是給你帶回娘家的禮,不能失了禮數。”

“我回我自個家,還要帶這麽些東西呀。”阿寶一說就見裴三夫人要笑不笑的,恍然明白過來,她如今是裴家的媳婦,吃穿用度都得是裴家出,不能再花用娘家的。

阿寶根本不計較這些,但也知是婆婆一片心意,免得外人挑理,她立起來一福身:“謝謝娘替我預備這些。”

回房就趕緊派燕草去送信。

陶英紅道:“親家點頭了?”

“就是三夫人先提的,說既要外任,等閑幾年都不得見,讓咱們姑娘回來安生住些日子。”至於裴府裏那一場亂,姑娘吩咐了一個字也不許告訴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