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我應該在車底(第3/4頁)

他最後看唐雋:不舒服嗎?你要說啊!

唐雋最後看他:沒有啦,很舒服,非常好~

老杭同志拿著紙巾手在顫抖,手背上的青筋猙獰浮現。

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裏~

當然,杭峰調整時差的辦法,別人是學不來的,所以杭峰在兩天的適應時間裏,成功比大部分人“走”了更遠的路。

這種高適應度,到了賽場上,就顯得非常優秀。

第一天預賽的時候,杭峰以9.96分和9.95分的好成績,拿下了預賽的第二名,僅以0.02分輸給本尼·馬龍。

本尼·馬龍作為去年常規賽場上,升起的那顆最為耀眼的星星,自然“刷滿”了該項目裁判的好感度。

甚至這裏有相當一部分裁判,在去年的時候,就篤定了今年的奧運冠軍大概率會落在本尼·馬龍的身上。

這也是杭峰期待一場“亂風浪”的原因。

他的名氣更多還是在極限運動的賽場,如果不是簡成立了“世極會”,可以說極限賽場的裁判都“愛死他”了。

即便是現在“世極會”和“資本”的拉扯依舊緊張,但在賽場上,哪怕各有立場的裁判,對他也多有愛惜之心。

這種區別對待,大概就類似於“極限運動親兒子”和“常規賽場幹兒子”的差別。

因而當杭峰來到常規賽場後,這裏大部分的裁判的心裏,都會先將他歸類為“極限運動員”,然後才是“運動員代表”。

即便在反復強調公平的、由奧委會監督的賽場,這種細微的差距依舊會影響到他們給杭峰的打分。

這很正常。

雖然作為被偏頗的人,杭峰很不爽,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占完了天下間的便宜。

老杭同志讓他去年就來參加“沖浪世青賽”的安排沒有錯,這讓他至少在預賽拿到了第二名。

第二名都能拿到,沖擊第一名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今年的比賽還有很多場,慢慢來吧。

第二天的決賽。

同樣的,在20分鐘的時間裏,杭峰和本尼·馬龍都只上了15個浪,掉浪率不超過5%,基本每個浪的發揮都很穩定,最少都是兩個“弧形旋”,而且在高分浪上,兩人都完成過完美的“8字旋”。

裁判的分數出來,杭峰在最高分的浪上拿到了9.96分,這是和本尼·馬龍一樣高的分數。

說明在裁判心裏,正在不斷地拉近他和本尼·馬龍的印象。

可惜在第二個高分浪上,杭峰比0.01分,輸給了本尼。

這也讓杭峰的“南澳站”賽場,只拿到一枚銀牌。

【好可惜啊,就差0.01分】

【我就說杭峰要被你們吹上天了,到了常規賽場還不是一樣輸。】

【並不是黑杭峰,但大家也該知道什麽叫做捧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杭峰進行三個項目的比賽,前不久參加滑板速降賽還發生意外,拜托大家理解一下杭峰現在的處境,不要到處說他天選之子必拿冠軍。】

【還有機會啦,熱身了解一下!下一站厘巴島!】

【杭峰要注意安全啊!看見人多就躲開一點,不要被他們圍上了!可以請幾個保鏢,或者我們國家隊的教練多看顧著一點,謝謝啦!】

【親爸帶隊參加比賽,怕啥!?自家兒子不護好能行?】

【都已經開始展望下一場比賽了嗎?你們是怎麽調節的?我郁悶到不行,就差0.01分,絕對是被針對了!】

【同難過,看的出來杭峰看見最後結果的時候很失望,站上領獎台都看不見笑,心疼的我不要不要的。】

【因為杭峰是極限運動員吧,所以被針對了,簡在哪裏,趕快給我老公撐起啊!】

【別引戰,更不要用極限運動員說事,一旦我們把這兩個運動體系放在對立面,可能就真的很難兼容了。我們要堅信極限運動員和常規運動員是一樣的,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在兩個賽場隨意換項。】

【呵呵。】

【耐心等吧,0.01分而已,早晚的事,我相信杭峰。】

【不就是0.01分的事嗎?有什麽好郁悶的?再說你們就不想想沒有我們大杭峰以前,咱們國家隊連世界大賽的獎牌都摸不到呢,歷史性獎牌的零突破,怎麽就沒人提這件事?是大家腦補太多了吧,我看教練團隊還是挺高興的,老杭笑的都看不見眼睛了,你們哪只眼看見他們失落的?】

就這網友的留言,準確地說在了點子上。

果然接下來在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幾乎以喜悅的語氣,報道了國家沖浪隊打破歷史地獲得的這枚銀牌。

同時還提到了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年僅16歲的劉思琦,獲得了女子長板第5名的好成績。

第五名,這是一個可以去競爭獎牌的排名了。

對於從成立至今,都從未在國際賽場上獲得一枚獎牌的國家沖浪隊而言,這次比賽的最終結果還是可喜可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