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理想的第一跳(第3/4頁)

“咳。”

咳嗽一聲,隨後說道:“準備吧。”

賽程拉的很快,幾乎上一名選手滑完,下一個選手就已經準備出發。

這對於裁判而言也是一種考驗。

該說比賽進度太快,打分難免會有些敷衍,也只有給裁判留下優秀印象的選手,才會被裁判真正關注。

大部分時候,中低層的選手,裁判給出的分數,並不能完全體現他們的價值。

畢竟這只是資格賽,有能力進入決賽的選手,裁判組早就心裏有底。

杭峰不知道,在他登場的時候,裁判室裏的氣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剛剛起都顯得無聊的裁判們,紛紛變得精神了起來,質疑的,慎重的,期待的目光出現在不同的裁判臉上,繼而攪動出詭譎的氣息。

來了。

這次的比賽,即便是冠軍,都不如杭峰的存在感強。

簡在這半年,做了很不得了的事啊。

復雜的唏噓在心底浮現,目光落在屏幕裏杭峰的身影上。

那備受關注的年輕人出發了。

看著他沖進U型池裏,在銀白色的池壁上飛騰跳躍。

黑色的衣服有著淡淡的藍色光澤,在陽光下瀲灩出耀眼的光,黑白色的滑雪板翻騰間,旋出夢幻炫目的光華,偶爾的一次空中停滯,更是將那耀眼的星星懸掛在半空,似閃電雷鳴,又如穿花蝴蝶,迅猛且輕盈。

時間如被偷走,轉瞬間便從最高處落下,從容滑出了賽場。

安靜。

裁判們不動聲色地互相對視一眼,繼而在打分器上按下分數。

很不錯的表現,但又算不上特別的出彩。

杭峰的身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常規賽場風格,盡可能早的完成動作,進而等待落地,致意。

在去年以前,整個極限賽場都彌漫著巴蒙德那“嚴重拖延症”的懶散氣息。還是簡開的頭兒,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很多選手都在展示,自己怎麽在最後一刻,才勉勉強強完成轉體的“拖延症”。

這種“X-games”獨有的風格,讓很多常規賽場過來的選手都不適應。

但在去年,這種風格被莫泊桑的六周,徹底打破。

1980,賽場至尊,六周不出,誰與爭鋒。

六周2160是這個賽場的天花板,也是奪冠的保證。

“拖延症風格”可做不出來六周。

因而今年的資格賽,從剛剛開始,很多選手又回歸到了以速度為主的風格上,而這種風格都來自於常規賽場。

杭峰是目前為止,走常規賽風格,卻轉的最快的那一個。

得益於杭峰先天優勢的爆發力,他在攀爬高度的同時就已經在進行翻騰動作,偶爾時間合適,還會出現短暫的滯空感。

總體來說,即便這裏在坐的大部分裁判,一生都在擔任極限運動的裁判,依舊必須承認杭峰所展現的優勢。

但。

也僅僅如此了。

一共七跳。

杭峰第一跳做了一周半540。

第二跳兩周720。

第三跳三周半1260。

第四跳四周1440。

第五跳四周半1620,反向落地。

第六跳四周半1620,正面落地回正,沖擊最後一跳。

第七跳五周1800,完成比賽。

整體非常連貫的一套動作,可見是杭峰主要的拿分編排,從頭到尾如行雲流水,再一回神他便似奔騰的大江,從那出口洶湧的沖出。

這個程度進入決賽應該是沒問題,但想要爭奪獎牌,就差遠了。

極限賽場池壁比常規賽高出接近一米,還多出兩個折返,在勢能有更多積累時間的情況下,高水平的運動員應該可以在最後一跳完成五周半。

每年比賽,大概都會四五個選手完成五周半。

杭峰即便滑再好再流暢,但在缺乏周數後,依舊沒有摸到領獎台的水平。

這讓那些將杭峰視為“階級敵人”的裁判們,忍不住在心裏想笑。

是他們把杭峰看的太重了。

再是天才,他去年出現在這個賽場上,水平也不過是在摸到四周半的程度。聽說今年參加常規賽,他有成功完成過五周,但在世界杯的主要拿分點還是抓板。

五周,或許已經是杭峰的極限。

這種極限來自於自身能力的上限,很多人即便給了他更有優勢的場地,但自身能力不夠,必然難以突破局限。

只從這一輪來看,杭峰的水平應該穩定在五周,爆發後或許有挑戰五周半的能力。

這樣的水平,不可能奪冠。甚至登上獎牌榜,都還需要很多的因素,比如自己發揮的足夠好,以及對手發揮較差等等。

連獎牌都保不住,還不要說對當下局勢造成影響,那種大家都以為的,最好是能夠以震驚世人的方式,大比分淩駕於眾人之上。

過去一年杭峰的勢頭確實很猛,但他們似乎也過於看重杭峰。

至少今年,杭峰遠遠不具備影響局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