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激烈的競速賽(第4/4頁)

臨時換路線並不是很提倡的一件事,而且換賽道也會影響最終的成績。

筆直滑下和斜線滑下肯定不一樣。

只是杭峰不想跟在別人後面。

這或許是他的一個小毛病吧。

在連續的比賽勝利後,他已經無法接受自己跟在別人後面滑的情形出現。

這和是不是“恥辱”沒有關系,而是難受。

束手束腳,所有的技巧都被前面的人限制,本該加速的地方,卻因為前面的人減速而被迫減速,就會陷入各種被動當中。

一如U型池,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後續一定會崩潰,無法做出理想的技巧動作。

深擅賽道連貫性的杭峰在好不容易找到感覺後,情願換一條路線,也不會再滑在對方的後面。

於是,在無人機的鏡頭裏。

從高空俯瞰的視角,這一組滑在前面的兩名選手,赫然在雪地上交織出了一個“X”的形狀。

杭峰去了右邊。

克萊·米爾去了左邊。

這個賽場上的兩個王者,像是提前來了一次交鋒,刀劍碰撞之後又迅速地分開。

或許是克萊·米爾率勝一籌。

但是考慮到杭峰在選道上的吃虧,顯然杭峰的表現更好。

兩人一前一後地沖向路線前方的障礙。

克萊·米爾滑在巨石上,板底與巨石發出“沙沙”的摩擦聲,動用全身的力量控制板的方向,往著正確的方向滑去。

杭峰在巨石之下,幽靈般穿梭在狹窄的賽道中,前方出現一片嶙峋如刀鋒朝天般的障礙,他將身體壓低,蓄勢待發。

克萊·米爾看見了巨石的邊際,前方的一塊巨石正對他板頭所在的方向。

正確的路線。

他將身體往下壓去。

杭峰還記得自己在資格賽上吃的虧,這一次同樣不會降低自己的速度。

反而要更快,才能飛過所有的石頭。

近了,近了。

他猛地釋放自己雙腿積蓄的力量,向上躍起。

如果這時候有一名攝像師蹲守在合適的角度,一定能拍到一張充滿了張力和空間感的照片。

杭峰藍色的滑雪服與克萊·米爾黃色的滑雪服,明與暗的色彩強烈地碰撞的一起。

兩人的目光同時注視著前方,一個向下,企圖以最小的角度飛過跳台,降低空中停留的時間。一個向上,企圖蹦到最高,避開所有峽谷裏的遍地荊棘。

時空和速度交織在一起,呈現刹那間的競技張力,猶如一張美妙無比的畫卷呈現在眼前。

可惜,沒有人能夠看見。

隨後,接連兩聲聲響,伴隨著射出箭矢般的殘影,向前繼續飛馳。

杭峰足足飛躍了兩米,很順利地通過了那處亂石,落地的瞬間,腳下傳來綿軟的腳感。

速度不減,繼續向前。

克萊·米爾這一次發揮的依舊非常穩定。

顯然他不是第一次選擇飛躍巨石,過去在這個賽場舉辦的兩場比賽,不知道他滑過多少次,應對這座巨石有著極為充分的準備。

就連落地時候壓下的角度都精準刁鉆,說是教科書般的跳躍也不為過。

兩人選擇了不同難度的障礙,無聲的較量在瞬息間結束,不分伯仲。

杭峰在從峽谷滑出來的時候發現,自己依舊和克萊·米爾差距一個多的板位。

而前方不遠,就要拐上那條直上直下的最後賽段。

沒有機會了。

不,還有機會。

杭峰很快意識到,機會不僅有,還有很多。

第三賽段如果出現在常規賽場上,比上幾次賽就會有工作人員迅速找平的賽道,這樣直上直下的賽道再想超越前面的對手,恐怕不可能了。

但這是野雪挑戰賽,是極限運動。

前方的賽道早就被選手們滑的“千瘡百孔”,賽道兩邊堆積著厚厚的積雪,大大小小的雪包和雪坑防不勝防,在極限速度下,依舊是讓人頭大的挑戰。

這裏才是看不見的最危險的賽場。

過大的坡度和直線的賽道,以及臨近終點線的位置,會讓選手們選擇完全放開速度去挑戰。

於是判斷力和遇見障礙的應變技巧,需求就被放大到了極致。

一旦一個反應不及,在極速下發生事故的可能,一定會被無限的加大。

賽場很難。

卻是杭峰超越克萊·米爾的機會。

即將滑進第三賽段的時候,杭峰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繼而用嘴緩緩地吐了出來。

冷空氣灌進鼻腔,在肺部打著滾,甚至有種隱隱刺痛的感覺。

本就高度凝聚的注意力再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