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破記錄(第2/5頁)

身體上揚,從短暫的上坡沖出,有一瞬間地騰空。

杭峰身體彎曲,落地的同時配合彈壓減震,滑板下寬厚的公路輪與地面碰撞出輕微的聲響,繼而沖向直坡。

速度很不錯。

沒有測速器,但單憑腳感,杭峰就知道自己滑出了這個路段該有的實力。

已經很不錯了吧。

沒必要再去做改變。

這可是比賽,臨時調整風險太高!

杭峰這樣告訴自己,讓自己安分下來。

就這樣,又滑完了一個“蛋糕塔”的彎道。

一切都很好。

速度很好。

他一直在前面。

而且非常順手。

順手到即便這樣分神了,似乎都沒有影響到成績。

所以,就應該是這樣的。

他就應該……

明明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正確的路線上,可是心裏那被點亮的火苗卻始終無法熄滅。

理論上,18分就可以滑完全程,而他們卻因為滑進23分鐘而沾沾自喜。

這是比賽。

但也是極限運動啊!

極限運動難道不就是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嗎?

這樣一成不變地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裏,別說早晚會出現更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超越自己,就連這場比賽的冠軍都是未知數。

原田丁次在資格賽已經贏了自己,接下來未必沒有更好的成績。

默林·鮑威爾的世界記錄可是22分42秒,隨時有可能再現這個成績。

自己既然沒有碾壓其他人的水平,又有什麽資格給自己劃定舒適圈?

要挑戰!

要贏!

要全力以赴地迎難而上!

熱血在胸口湧起,杭峰不再給自己猶豫的機會,腳下輕微用力,變化賽道,滑到了隔壁的3號道。

來吧!

不就是換個內進外出的方式嗎?

又不是多難的技巧,至於糾結成這樣!

運動員的根本還不就是自身的素質,只要技巧足夠強,再難的賽道都能滑!

在他身後五米左右,正變換賽道的阿拉法特一擡頭,就看見自己前面被杭峰擋了道。

這是,選擇了科學路線嗎?

阿拉法特的嘴角輕微勾起來,期待感瞬間被拉滿。

完美的路線他背下來了,可他的身體素質卻做不到。

現在,他期待杭峰的成績,期待一個人,可以達到什麽樣的程度,滑出什麽樣的成績!

杭峰這邊,一旦觀念轉變過來,肩膀上所有的擔子也就跟著煙消雲散。

不過就是在比賽的時候挑戰新的路線,又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

野雪挑戰哪一次不是在滑未知的路線呢?

自己不一樣可以完成的很好,可以在賽場上進步,超越自己嗎!

要說應變能力,從事更多運動的自己,適應期當然更強!!

杭峰不再糾結,注意力就變得空前集中。

而且他的記憶力是真的好,全長25分鐘的路線,89個彎道,每一個彎道的特點、位置和最佳路線,都被他熟記於心。

前一個彎道才出來,下一個彎道的路線就已經出現在眼前,他腳下靈活動作,只是輕微的一個用力,就像水裏遊魚的一次擺尾,流暢自如的滑到了更前面。

“蛋糕塔”第八個彎道一出來,阿拉法特就笑了。

資格賽的時候,他還能在這個路段跟上杭峰,滑到這裏的時候,兩人雖然一前一後,時速卻差不多。

兩人的距離拉開是在這之後,他對高度彎道的速度閾值和操控能力沒有杭峰強,所以才落在了後面。

可如今……當他從這最後一個彎道出來,滑在前面的杭峰在沒有了上坡的減速後,眨眼的功夫就已經沖到了前面超過十米、接近十五米的位置,而且他們的距離還在不斷地拉開。

這說明杭峰的時速不僅比他快,還快了不少。

太厲害了!

杭峰這個人果然和他想的一樣,只要給他點出一個正確的方向,他就能真正地飛起來。

聽說“蛋糕塔”路段出來的最快速度是50邁?

杭峰恐怕這個時候已經滑到了55邁,就問其他人怕不怕!!

阿拉法特只要一想到這裏個速度裏有自己的一點助力,就高興的不得了,比自己滑出成績還開心。

山上的比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山腳下的氣氛也很火辣。

默林滑出了好成績。

不愧是這個賽道的“國王”,默林在經過資格賽短暫的沉寂後,迅速調整找到狀態。

在剛剛結束的1/4賽上,滑出了23分28秒21的好成績。

進23分30秒了!!

杭峰和原田丁次你快一秒,我快一秒地你追我趕,相互比拼,糾纏在這一秒鐘的差距上,打的“你死我活”。

默林卻從天而降,直接將時間提高了5秒左右,滑進了23分30秒。

“姜還是老的辣啊。”教練們聚在一起,小聲討論賽場上這一變化,看向默林的目光充滿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