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扛得住!!(第3/4頁)

不是怕比賽,而是一旦打常規賽,他就沒有空回學校讀書,這也是到了世界賽場,運動員都是職業的原因。

光是參加比賽在全世界飛,就要耽擱不少時間。

老杭同志說:“我也不希望咱家再出一個文盲啊,高中的課程很重要,可以說讀書十二年,最後就是看這兩年。如果最後還是去的體育大學,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

說完,老杭同志看向杭峰:“所以,還是要試著走特招這條路,你不能再抗拒了,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你不可能都做好。咱們既然有捷徑走,就要抓住機會,畢竟你也只能抓一頭。”

杭峰沒說話,視線落在A4紙密密麻麻的手寫字上,抿著嘴角沉默。

老杭說:“南大特招一點問題都沒有,你可以先入籍,等沒那麽緊張了,再選專業就讀也可以。咱們國家的年輕運動員都是這麽安排的,當然體院的靈活度更高,也好畢業。”

杭峰還是不說話。

老杭同志也只能說:“這還是只是滑板速降和滑雪,沖浪還沒加進來呢,每年從四月份到九月份的沖浪賽季,今年也就這樣,明年你總是要從頭開始打比賽吧?

這樣算下來,你一年到頭都沒有讀書的時間。”

老杭同志眉梢一揚:“想什麽呢?說話!”

杭峰擡頭指著滑雪賽程表說:“只要積分夠就能參加世界杯對吧?冠軍的積分一定是最高的,我也不需要參加太多的比賽不是嗎?”

“你就那麽肯定自己參加比賽就一定能拿冠軍?”

“我去參加世界杯,不就沖著獎牌去的嗎?如果我連洲際杯的冠軍都拿不到,我還打什麽世界杯。”

老杭同志都給氣笑了:“嘿!出去一圈,狂妄見長啊!這是不在把天下英豪看在眼裏的意思了唄?”

杭峰抿緊嘴角:“拿不到洲際杯的冠軍,我直接放棄世界杯,等考上大學再說。”

老杭同志覺得範總要是聽見這話,得哭暈在廁所裏。不過仔細琢磨倒也沒毛病。杭峰現在還在高中,17歲也不算是滑雪的黃金年齡,再晚兩年進入其實也是可以。

在體育系統裏工作的他再明白不過,之所以老範要讓杭峰現在加入國家隊,主要還是放在“階梯”建設上,人也沒覺得杭峰過去就能幫隊裏拿金牌。

現在華國單板U型池“一哥”孫烈,在成年組也有五周1800的實力,而且正值壯年,隨時有可能往上突破。孫烈才是男子組這邊的“王炸”。

杭峰四周半的“池子”才打開一點,還是在“X-games”U型池折返次數更多的前提下,才具備沖擊四周半1620的實力。想要在常規賽場也拿出同樣的水準,根據隊員能力不同,有時候甚至需要三四年的訓練周期。

死活要把杭峰要到國家隊,主要還是為了讓杭峰適應賽場,以及培養集體榮譽感。

前者倒是好解決,畢竟杭峰參加的其他比賽也是世界大賽,賽場的氣氛有過之而無不及,倒是不需要特意“練兵”。

至於後面嘛……集體榮譽感挺好培養。這次去參加沖浪的世青賽,那才過幾天集體生活,國旗升起的時候,杭峰不也紅了眼眶。華國人集體榮譽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是國家氛圍的核心。

最後老杭同志點頭,給杭峰的賽程重新做了整理。

“零碎的熱身賽我們就不參加了,只參加兩場國內聯賽就行,三場比賽,你拿了兩場冠軍,別人就拿不到,分就不可能比你高,那出國的名單裏就一定有你。

但你也要知道,這是險招兒,輸一場比賽,你可能就直接折在家門口兒。”

杭峰點頭。

同樣的,國內聯賽之後,就是洲際杯,杭峰也是可以如法炮制。

不過老杭又說了:“滑雪的積分標準你也懂,只要是國際雪聯舉辦的比賽,都有積分,國內聯賽的冠軍30分。到了洲際杯可能就300分。而這打分的標準和賽場上選手的水準直接掛鉤。

有更多更優秀的運動員,滑出更高水準的技巧,和都沒有的賽場天差地別。你就不能要求非洲的賽場給出的積分和歐洲的賽場一樣對吧。

那麽就代表我們必須去競爭更激烈的歐米賽場,也就是去“歐洲洲際杯”和“北米洲際杯”參加比賽,還必須要有沖擊冠軍的決心,總之你必須要拿到一枚獎牌,才有可能在只參加兩場比賽的前提下,獲得足夠高的積分進入世界杯。

世界杯三場比賽你不能少。

這樣來說,你就少掉了國內熱身賽、一場國內聯賽、以及三個洲際杯,世錦賽是有積分的,到時候看情況再說。然後就是X-games……”

說到這裏,老杭同志看向杭峰,“還參加嗎?沒積分的。還有你那個野雪挑戰,更是和常規賽場岔到了八百裏地,但想奪冠也要有足夠的付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