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沖擊四周

乘坐魔毯, 一路來到坡頂,從出發點往下看,雪道相當復雜, 不算長的賽道上遍布波浪路段和小跳台, 還在蹩腳的地方設計出大小回轉。

再加上達到7~8°的坡度,非專業運動員, 這樣的賽道看一眼就能窒息。

杭峰卻很興奮。

大概真的太久沒來滑過雪了吧, 竟然還有點迫不及待。

而且滑障礙追逐賽道, 是對速度感和平衡感很好的訓練,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杭峰也只能在這條賽道上不停訓練。

戴上護目鏡,踏上雪板, 移動到坡頂的出發處,身體一擰一斜,滑了下去。

伴隨著他的出發,雪場裏像是安靜了一瞬,訓練班的教練和孩子們都轉頭看過來,還有在二樓等待的家長們, 也都舉起了手中的相機。

杭峰在感受速度。

也在感受被這復雜賽道所刺激出的身體平衡。

尤其是過急彎的時候, 失控的感覺和滑板速降過彎幾乎一模一樣,他必須將身體傾斜, 用手指撐在地面以保證平衡。

“唰唰”的聲音在耳邊不斷回響,冷風強勢地撲面,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往臉上拍, 往鼻孔裏灌,於是就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但,很過癮。

這種失控的速度感刺激的他血液沸騰, 卻又安心於自己完美的身體控制。

越是難度大,他越是興奮,也越是注意力集中。

這個跳台我應該怎麽去壓風,起跳前我應該在什麽時候彈壓一下,避免拋物線過高,以及落地的瞬間,我的身體應該往前還是往後才能保持平衡。

失控隨時到來。

技巧無處不在。

所以才需要更加的專注和冷靜。

終於,最後一個跳台結束,他順利落在斜坡,抵達終點。

就好像有一段時間被偷走了似的,在過去短短的時間裏,他的世界只有眼前,注意力都在前方,都在自己。

心無旁騖一氣呵成地滑完,然後感受這份挑戰自我的感動。

很過癮。

杭峰將護目鏡摘下來,吐出一口白煙,嘴角微微勾起。

他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滑雪的。

過去十多年的訓練,將他和這片白雪密切地捆綁在一起,他以為自己會膩,但不過才兩個月沒來,再次擁抱這片白雪的時候,竟然能感受到一種溫柔。

或許,應該趁著這次機會,把滑雪的成績提一提了。

有著這種想法的杭峰就變得不一樣了。

主動性的訓練和被動性的訓練是兩個結果。

杭峰在雪道練上個把小時,中場休息之後,就跑去滑U型池,然後在一陣家長和小朋友的尖叫聲中,一次次地摸到四周的門檻。

三周半1260的難度好像有點太簡單了。

他最好的一次,已經可以做到連續三次的1260不同抓板,包括正反面落地都很從容。

也就是說,在三周半1260這個難度上,他的“池子”已經非常地深,按照以前的訓練習慣,達到這個程度他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訓練。

可是他媽不在。

寒假了,國內滑雪比賽正舉辦的如火如荼,他媽忙的後腳跟不沾地,帶隊全華國地打比賽,能在年三十這天回來就不錯了。

帶杭峰訓練?

不,這個時候她的眼裏只有自己的隊員,親兒子都顧不上。

杭峰就這麽練了兩天,差點兒把自己給憋壞了。

眾所周知,任何技術,哪怕學習,突破了瓶頸,可以往更高階段進發的時候,人的期待感最強。

杭峰很清楚自己只要在訓練房裏練一練,就能在實際滑行上突破四周,但受限於技巧熟練度不足的原因,他又實在不想冒險。

那種走在懸崖邊上的感覺,好幾次都刺激的他這個極限運動員差點兒不管不顧的去滑了。

終於,這天杭峰憋不住,在微信裏搖人了。

【誰有空啊,下午陪我去訓練。】

鄭曄瑜和安遠馳:【怎麽了?】

杭峰:【缺個拉繩的,估計要一下午的時間,需要兩個人,你們幫個忙。】

鄭曄瑜和安遠馳:【拉繩?】

然後,這天下午,鄭曄瑜和安遠馳就跟著杭峰去宏安滑雪場了。

杭峰走在前面,帶著幾分迫不及待,從下了車就筆直對準訓練場,繞開了大門。

跟在後面的鄭曄瑜和安遠馳看著大門的方向,都有點小小遺憾,但最後什麽都沒說的跟著杭峰去了訓練場。

訓練場建在滑雪場一樓,也就是觀眾席的下方,需要從側門進去。

開了燈一看,裏面遍布支柱,但空間很大,擺放了很多外行人叫不出來的訓練器材,出發器、平衡器,腿部健力器等等。

當然也有常見的訓練墊,各種杠杆,以及擺放在靠墻的一側,足有十個的蹦床。

一進門,杭峰就奔著蹦床去了。

另外兩人也急忙跟上,這一路過來已經說的很明白,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