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海歸”的視頻(第4/5頁)

國際奧委會為了保護運動員的安全,會有些禁止動作,就比如大U池的脫板動作就是禁止動作。

關鍵滑板不是滑雪板,腳上沒有固定裝置啊,就算專業人士也不能保證能帶著板一起轉體,你身體聽話,滑板能聽話嗎?板掉了還不是要結束比賽。

再說,玩滑板也是滑板大u池的一個核心拿分點。

國內的大U池滑板選手,自然也就不會去刻意練不抓板的技巧,就算練成了裁判也不會更多分,純屬吃多了撐的!

這樣一來,奧運選手和極限運動員的區別就出來了。

極限運動員就沒有這個規矩,怎麽絢麗怎麽來,什麽更作死就更要去做什麽!

翻滾?

腦袋嗑扁了?

沒關系,算我自己的。

不抓板?

摔斷腿了?

我樂意!

極限運動員在正規運動員眼裏,就是一群狂放不羈,腦袋別在褲腰上的傻缺!

反過來,在極限運動員眼裏,正規運動員就是一群呆子!

所以也就導致了華國滑板這項運動,明明有專業隊,卻只盯常規大賽,玩極限運動的又缺少資源,始終沒有和國外極限運動員比“誰更不想要命”的實力。

杭峰這個視頻整體來說還是偏向規矩的,公園部分的動作難度不大,亮點都在大u池上,尤其是那個540沒抓板的轉體動作,直接就把極限滑板的圈子給點炸了。

怎麽做到的?這不科學?是不是滑板上栓繩子了?還是後期P的?

不抓板可不是一周啊!而是一周半!滑板怎麽就這麽聽話,跟著他一起轉呢?

媽的,這板兒一定是成精了!

華國之光啊!

我們也有反科學大佬存在了好不好!

管他的,先嚇嚇那些老外,別讓他們總以為華國無人!

於是吧……所以吧……

杭峰這視頻就被轉發到外網去了。

國外和國內對極限運動的熱愛程度,就是天上地下的兩個差距。

國外有很多很多的極限運動團隊,就愛挑戰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而且已經形成了極為發達的商業模式。

一個極限運動的明星,在國外很多國家,一點都不輸給NBA的籃球明星,代言更是拿到手軟,上電視、拍電影,一套商業化運作下來,直接暴富。

吸引的更多年輕人進入到極限運動裏,蓬勃發展。

杭峰的視頻在外網很快就有了不錯的點贊量。

國外玩滑板的人多,抓重點能力很強,540轉體不抓板這個動作確實很有難度,也沒想到還可以這麽玩。

第一個去做的人總會吃到一些“紅利”。

無數人爭相效仿,發起視頻挑戰。

金發碧眼的大男孩明言挑戰540不抓板,拿著手機懟臉拍完,然後上了大U池,第一次不抓板轉體,就直接把自己腦袋嗑在池邊上,最後頭破血流地上了救護車。

感謝這位大兄弟失敗了還上傳視頻,可敬可佩,為杭峰的視頻又添了一把火。

那之後就出現了各種【不抓板挑戰】。

外國人在追“熱度”上也很兇猛。

很多人直接發了自己挑戰成功的視頻,豎著中指說:“It is so easy”

但更多人表示自己是在做了二三十次後才幸運地成功了一次,而且這期間非常危險,滑板無數次脫離腳下,人直接摔在場地上還好,如果踩在滑板上很容易受傷。

而這種全民挑戰也引起了國外媒體的注意,杭峰的視頻作為發起人,被提及了很多次。

然後在國外火了的視頻,又回國了。

這一次直接由各種自媒體撰稿人發文章,評價華國年輕人讓發明滑板的老外們如何追捧,如何喜歡,如何效仿挑戰,變成了全球挑戰。

多少有點誇大。

但這種話題很符合國內的市場,一發出去關注度就很可觀,流量迅速飆升。

【這個小哥哥我看過他視頻!】

【厲害,火到國外去了?】

【曾經有個視頻放在我眼前我沒有珍惜,失去後又後悔莫及,等著,我這就去點關注。】

【華國青年威武!!】

【嗯哼,滑板這一塊,也終於有一個讓老外模仿的動作了。】

【臥槽,原來這個視頻的嘩點竟然是這裏嗎?我就說當時看著哪裏不一樣呢。不抓板540六六六!】

然後隨著自媒體文章的點火,再度被挖出的這個視頻,就那麽在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時候,順利沖進了最後一個“流量池”。

登陸各大一線平台!

而此時,距離杭峰發視頻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他此刻已經抵達位於華國西南,有火鍋之都美稱的S省。

同行的只有唐雋。

這又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對,“又”。

有人有心想來,然而沒錢。

有人有錢想來,老師不給假。

最後能不上周五晚自習和周六一天課的,就剩下杭峰和唐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