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第2/3頁)

既然是江南文化展,怎麽可能沒有浙江?

這不叫趁機回家玩,這叫做出公差,可累人了!只是為了促進江南文化產業發展,他只能勉為其難回浙江一趟啦!

洪楩聽他這麽說也期待起來:“好,我們回杭州等你來玩。”

洪楩一心想著要回去把婚事定下的事講給他小姑姑聽,一天都待不下去了,直接拉上謝豆上了當天返還杭州的船。

文哥兒送走兩個好朋友,回去哼哧哼哧地寫作業。

明代官員其實有一整套完整的考核體系。

像他們京官就是每年走走考核流程並把拿到的等次記錄在案,幹滿九年後翻翻記錄覺得沒啥問題就給你升一下品秩。

地方官考核起來就更仔細了,基本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幹滿六年後還得由巡按禦史實地考察並綜合以前的考課結果考慮給不給你升官。

乍一看也算是頗有章程。

只是這套考核體系執行到現在,已經跟人口黃冊一樣是筆糊塗賬了,升遷與否更多的還是看你的關系網夠不夠牢靠。比如你要是和巡按禦史有矛盾(或者沒給他足夠多的好處),又沒有和說得上話的座師或同科打點好關系,那你完了,在山溝溝裏當一輩子縣官吧!

文哥兒琢磨了一下劉健他們的性格,感覺這次哪怕是要變革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畢竟劉健一向是追求穩健的,絕對不會操刀大改。真要把全體官員得罪狠了,他們的工作就不好展開了!

既然大的方向下不了手,文哥兒就稍微把福利體系給完善了一下,順便悄然將匠戶、軍戶、醫戶等等“雜流”給納入進去。

這一點倒是和謝遷不謀而合,只不過謝遷是準備限制上面的大頭支出,文哥兒是準備給這些“雜流”爭取個表彰位置。

某個人群的社會地位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既然他以後要著重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自然得抓緊機會夾帶進去。士農工商都是大明百姓,不能只有頭尾過上好日子,總得讓其他人有別的路子可以出頭吧!

文哥兒悉心往自己的作業裏夾帶完私貨,又給謝遷單獨寫了封信,深入分析每一個崗位對大明的重要性。我們要看到每一個人的付出,爭取為各行各業都樹立良好榜樣,以保證整個社會能穩定而迅速地往前發展!

甭管他大先生能不能聽進去,反正寫封信又不費事。

文哥兒一鼓作氣把給其他人的信都寫了,朱厚照也從神機營那邊回來了,一臉興奮地表示新式火器造出了一批樣本,數量不多,但試用過程很順利,幾個有幸摸到這些新武器的老兵都對它贊不絕口,認為這新式火器解決了以前的許多不便!

朱厚照聽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只恨自己不能親自上手玩。

小先生可是跟他講過的,他們出來這趟如果不鬧出什麽不好的衤糀事來,下次一準還有機會再出門玩。可他們要是仗著他父皇不在這邊就開始亂來,下次肯定是出不來的了!所以哪怕心癢得不得了,他還是沒動手把火器搶過來好好體驗一把。

文哥兒見朱厚照一提到舞刀弄槍的事就開始眉飛色舞,只覺這家夥從小就這麽好武好戰,以後也不知道會不會效仿朱棣來個禦駕親征。

要是能學成朱棣那樣還好,可千萬別學成英宗皇帝朱祁鎮那樣啊!

真要再來一次土木堡之變,大明的家底再厚實都得被他們給敗光了。

文哥兒在心裏愁了一會,見朱厚照這般興高采烈,馬上趁機開始提起自己忙完手頭的事想去杭州一趟。他絕對不是公費回老家玩耍,他是去辦正事的!

朱厚照不高興地道:“這邊有許多事要做,你跑去杭州做什麽?”

他還想等神機營那邊多造些新式火器以後喊上文哥兒一起去看他們實訓來著,還有南京皇城的重修分明是文哥兒提出來的,現在他居然想一點都不沾手,拍拍屁股就跑回浙江探親訪友去?

文哥兒道:“這是南京這邊的人該幹的事,我去摻和做什麽?”

江南不比西北,當年他們去西北的時候整個計劃都離不開人,沒了他們就沒旁人能幹那些活了。可江南這邊人才濟濟,他們只需要規劃個大方向就好,剩下的事他們要是真搶著幹說不準還會遭人嫌棄。

咱做事最要緊的就是因地制宜以及“因人而異”。

朱厚照聽文哥兒一分析也明白了其中道理,只是疑心文哥兒是不是純粹想找借口回浙江玩。他想到自己都沒去過杭州,馬上說道:“那孤也要去!”

文哥兒:“…………”

文哥兒苦口婆心地勸說了一通,表示重修南京皇城這麽要緊的事必須有朱厚照這個太子坐鎮。

朱厚照堅決不聽,表示事情該交給南京官員幹,他這個當太子的不應該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