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第2/3頁)

別看眼前的少年郎年紀小,他可是大明的儲君啊,他的吩咐誰敢怠慢?

朱厚照碰上這樣的事,不免少了幾分探究冶煉技術的興致。不過他還是把冶煉所裏裏外外逛了一遍,同樣命人給他們加了頓肉菜和白面饅頭。

這般舉措自是迎來了一陣歡呼聲與謝恩聲。

換成平時,朱厚照早就得意洋洋了,這次卻沒太開懷。他回到東宮的時候情緒有些低落,問左右文哥兒有沒有回來。

得知文哥兒還在外面,朱厚照更郁悶了。

他本也沒想這麽多的,可看到那些忙碌的礦工與那個受傷的工匠,忽地就想到文哥兒曾經給他畫過許多幅《一天》。

那時候他年紀還小,只覺得上頭的畫逗趣可愛,每天都很期待拿到新的《一天》。現在回想起來,文哥兒不僅給他畫過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如何度過自己的一天、每天辛辛苦苦幹完那麽多活能拿到多少錢糧,還簡明扼要地分析過每種謀生方式可能面臨的風險。

許多行業拿的錢不多,幹活時面臨的危險卻不少。像這些礦工與工匠冒著酷暑汗流浹背地幹活,平日裏仍是吃不上他們覺得最是尋常的白面饅頭,更別提過上頓頓有肉的好日子。

他若是當真有史以來最英明神武的太子,將來能不能叫他們都吃上饅頭和肉呢?

朱厚照正胡亂琢磨著,就聽楊玉過來稟報文哥兒回來了。

朱厚照馬上讓楊玉把文哥兒喊過來。

文哥兒溜溜達達地邁步入內,看到的就是只有些蔫答答的小豬崽子。他暗自反省了一下,覺得自己今天沒幹什麽壞事,便繼續走過去坐到自己的老位置上問朱厚照怎麽了。

朱厚照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兒跟文哥兒講了,末了有點兒郁悶地說道:“孤只能給他們賜一頓饅頭和肉,沒法讓他們經常能吃上。”

文哥兒微訝。

沒想到朱厚照自己跑去看人挖礦冶鐵,看完後還能生出這麽多感悟來,小豬崽子長勢喜人啊!

文哥兒認真說道:“這很難辦到。”

自漢朝以來這片土地的人口便沒有太大變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生產方式沒有太大的飛躍。

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可以改進的余地,即便他們現在已經花費許多年的功夫廣泛培育適合大明栽種的高產糧種,也會因為地力的限制而沒法有太突飛猛進的變化。

現代不缺糧不缺肉,除了一代代人精心選育產量高、抗性好的良種外,還仰賴於工業化肥的普及。

所以想要農業出現類似於石器時代跨越到鐵器時代的重大發展,可能需要一場工業革命。

那估計得花個幾十上百年。

畢竟工業革命需要的最重要的基礎其實是……人才。

機器的發明沒有足夠多的科學人才是搞不定的,就現在這個集中力量培養寫八股文高手的科舉制度,別說讓那些個讀書人去搞發明了,就算是給他們一本說明書讓他們操作機器他們都不一定幹得來。

大明的專業人才其實也有的,只是他們的上升渠道非常狹窄,有能耐的人大多不願意往這些方向發展。不管是匠戶、醫戶、軍戶、農戶還是商戶,只要生下來的孩子足夠多,都會盼著不用繼承祖業的娃兒能通過科舉出頭。

這就讓大明非常缺乏搞基礎研究的專業人才。

至於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勞動力……說實話,就現在百姓所過的日子來說,他們都算不上是廉價勞動力了,他們是官府打個招呼就要老老實實去幹活的免費勞動力。若是朝廷重視工業發展,給他們足夠的工錢與福利,工人崗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可以成為人人都想幹的香餑餑。

人不缺,資源也不缺,各方面的技術也勉強還算保持在世界前列的水平。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缺乏科學這根指揮棒。

人才培養需要的周期是最長的。

科學研究的周期就更加漫長了。

有許多人搞了一輩子研究,最終卻什麽成果都沒有。

這不是某個人能做成的事,甚至不是某代人能做成的事。

就拿最常見的化肥來說吧,你得知道植物是怎麽生長的,弄清楚往肥料裏添加什麽樣的物質才能讓它們茁壯成長,接著你得知道怎麽合成這種物質。最後,你還得想辦法優化生產流程、壓縮生產成本,建立最符合當前需求的生產線。

一個小小的化肥就牽涉到無數理論和技術的變革,哪裏是一時半會能實現的?

文哥兒挑揀朱厚照能聽明白的內容仔細給他講了。

朱厚照聽文哥兒分析完,對這個化肥十分感興趣,要是花個十天半個月就能生產出供許多土地使用的肥料,那豈不是輕輕松松就能畝產千斤?

朱厚照道:“那要怎麽才能弄出這種肥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