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第2/3頁)

朱厚照登時得意洋洋地看向文哥兒。

叫你一個勁念什麽“豬過水”!

等你成婚的時候就知道想娶到媳婦有多難了!!!

眾人正說笑著,官船已經快抵達對岸,遠遠便能瞧見繁華熱鬧的金陵城。

五月的南京艷陽高照,整個金陵仿佛都籠罩在耀眼的日光之下。江南一帶樹木繁茂,到了夏日不免悶熱,文哥兒一行人下了船便瞧見不少船工與挑工幾乎是光著膀子在碼頭上忙碌。

這樣的暑熱著實不好受,連向來活蹦亂跳的朱厚照不免都有些蔫蔫的。文哥兒倒是一如既往地精神奕奕,計劃著抓緊這幾天約新朋舊友過來包粽子。

本來文哥兒還琢磨著要不要借南京國子監的灶頭一用,朱厚照就直接提議去南京光祿寺蒸就好。那兒的灶頭可多了,甭管包多少粽子都能蒸熟!

文哥兒對於光祿寺這地方也算是久聞其名了,當即也沒和朱厚照客氣,拍板決定齊齊去禍害南京光祿寺。

南京光祿寺聽說太子要帶人過來包粽子自是嚴陣以待,提前一天開始搞好大掃除,同時準備好新鮮水靈的食材。比起讓他們天天籌備宴席,太子想搞自助包粽實在太體貼了,他們完全沒有不用心準備的道理!

反正他們每年都要包上一批分發給南京這邊的官員應應景,不過是在原本的采購清單上稍微加大點量而已。

問題不大!

這也得益於南京光祿寺卿胡諒今年才剛上任,早前又是監察禦史出身,做起事來還算雷厲風行。換了個真正來南京養老的光祿寺卿都不會應承得這麽痛快!

場地有了,經費有了(東宮太子贊助),文哥兒便放心地呼朋喚友過來共度端午。

竹葉和糯米都有光祿寺兜底,大夥只需要帶點特別的材料就成了。文哥兒對吃的特別上心,連去高郵采購的鹹鴨蛋都拿了出來。買不到雙黃鹹鴨蛋,他可以包雙蛋黃粽子,同樣能享受雙重快樂!

吃貨就是這麽滿足!

其他人也按照自己家裏的口味帶了些佐料過來,回頭所有粽子一起下鍋去蒸,吃到什麽口味全憑運氣。

入了新社,不管你是官宦子弟還是富家公子,聚餐時都得捋起袖子幹活,誰都別想偷奸耍滑。

連過來江南跟進《新報》印刷工作的徐經都跟著忙活。

此時徐經一邊跟著文哥兒用香料腌肉一邊憂心忡忡:“我們特意趕在今天早上加急發出新一期的報紙,會不會挨罵?”

江南這邊的《新報》發行稍微落後於京師,徐經這次是加班加點讓人加印才能趕在端午當天上架開賣。

報紙行業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江南這邊也湧現了一些私人報刊,這些報刊上的時事議論文章相對比較少,更多的是連載小說話本。民間報社的興起並沒有取代《新報》的地位,手頭有余錢的人都是必訂《新報》、選訂其他報刊。

畢竟江南一帶需要從《新報》上獲得可靠消息的人可不少。

與其自己去甄別那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還不如每旬讀一讀《新報》來得方便。

今天一早,新一期的《新報》就跟著報童與書船傳遍江南的千家萬戶,想來許多讀書人現在已經讀過了。

便是年輕人自己還沒看報,碰上如此佳節肯定也會被家中長輩拎去耳提面命一番。

想想那個場景,徐經就覺得他們這次簡直是把江南所有紈絝子弟都得罪了個遍。

恰逢端午佳節,晚上必然有燈船可看。看完燈船都那麽晚了,夜宿秦淮河畔很合理吧?都已經夜宿秦淮河畔了,發生點風流艷事很正常吧?所以江南大半紈絝子弟都準備好了最騷包的錦衣華服,準備去秦淮河畔浪上一整晚。

還有那些個兜裏沒什麽錢的窮書生,這天晚上必然也會穿得人模狗樣,揣上自己寫的應景詩文前去尋覓適合贈送的佳人。他們沒有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愛啊!

如此良辰如此夜,你淪落風塵,我懷才不遇,不是恰好可以當一對相互溫暖的露水夫妻嗎?

而隨著新一期《新報》的刊行,每一位有這種計劃的年輕人今天都注定要遭遇重創!

徐經覺得吧,他們可能會因為這期《新報》成為眾矢之的,說不準還會有人來他們報社砸臭雞蛋和爛菜葉!

文哥兒擁有豐富的禍害紈絝子弟的經驗,完全不在意這點仇恨值。他老神在在地說道:“不必擔心,他們也沒空來找我們茬,畢竟在那之前他們的腿應該已經被家中長輩打斷了。”

要知道京師那麽多紈絝子弟看到他都是繞著走的,他想找幾個來禍害一下人家都擺出“莫挨老子”“你這該死的別人家的孩子離我遠點”的態度。

神童的寂寞誰人能懂!

徐經見文哥兒這個被太子署了名的人完全不在意,便也放下心來,繼續認認真真跟著文哥兒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