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第2/3頁)

再比如太子在信中提到過的太醫院,那也是文哥兒常去的地方,當初翰林院編《大明本草》的時候全憑他與太醫院那邊溝通交流。

還有他那些朋友之中,錢福、唐寅、張靈等人可都是曾傳出過風流名聲的,他們說不準也會跟文哥兒講一講此類見聞。

這麽一琢磨,竟是一點兒都不稀奇了,反而有種理應如此的感覺。

倘若文哥兒不這樣教導太子,頭一次出遠門的太子恐怕會被江南這有名的溫柔鄉迷了眼。到那時候可就不是發表篇性健康教育文章的事了,都察院的彈劾奏章肯定會跟雪花似的送上來。

那他們更得頭疼!

就是有點擔心太子會不會被嚇出毛病來,畢竟連他們這個年紀的人看到那花柳病圖鑒都覺得極具沖擊性,太子會不會因此而留下什麽隱疾?

這場皇帝與內閣的小會議散場後,李東陽多留了一會,建議朱祐樘回頭尋個禦醫給太子瞧瞧。太子到底是大明儲君,可不能因著這事兒出點什麽問題!

若不是這文章中還專門提到過早以及過於頻繁都對男子身體有害,李東陽覺得派個宮女去試一試是最直接的。可文哥兒都已經這麽教了,他這個當老師的也得順著這個說法才是。

朱祐樘點點頭表示會記下這件事,只是面上不免有些為難:“先生覺得這文章適合在《新報》上刊出嗎?”

李東陽道:“夫妻關系本就是五倫之中極要緊的,臣認為刊登出去也無妨,正好可以警醒警醒那些喜歡流連花街柳巷的家夥——倘若能勸回幾個風流浪子也算是好事一樁。”他說罷還笑呵呵地調侃起來,“何況我們君臣幾人都已經瞧過了,須得讓更多人也看看這些圖鑒才是。就像文哥兒常說的那樣,這種傷害豈能由我們獨自承受?”

朱祐樘覺得李東陽這說法對極了。

這種傷害豈能由他們君臣幾人獨自承受?

務必要盡快把它們送到更需要的人面前去!

不愧是王小狀元,從小就知道怎麽讓自己過得舒坦!

啟動吧,傷害大轉移術!

既然李東陽幾人都覺得刊出問題不大,朱祐樘便讓人直接把文稿送去《新報》編輯部。

對於《新報》編輯部而言,這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平凡在於他們看了一天的稿子,沒看到什麽兩眼一亮的佳作,甚至想從王小狀元在京師流傳的諸多遊記中選一兩篇來刊出。畢竟有王小狀元的文章在,銷量總是有保證的!

不平凡在於,就在他們準備收拾收拾下衙去的時候,宮中派人送來一篇文章。

據說是太子和王小狀元合著的!

眾編輯聽了精神一振。

王小狀元新作搶先看!

沖著這個署名,他們加班也要看完再走!

不過,為什麽太子也在這篇神童新作上署名?

懷揣著滿心的激動與好奇,一眾由翰林官兼任的《新報》編輯開始傳看起這篇由朱祐樘親自讓人送過來的文章。

漸漸地,整個《新報》編輯部被沉默籠罩了。

沉默,是這天傍晚的新報編輯!

由於費宏他們都跟著太子南巡去了,《新報》主編暫時由王華這個翰林院前輩來兼任。臨近下衙,王華盡職盡責地過來編輯部看上一眼,想瞧瞧今天編輯部有沒有篩選出什麽好文章。

結果他才剛走進新報編輯們審稿的地方,就發現今天一眾安靜得有點不對勁。

“都怎麽了?怎麽今兒沒一個人說話?”王華不解地開口詢問。

眾人聽到王華的聲音後紛紛回過神來,忍不住齊齊看向王華。

王學士知道他兒子和太子送了篇什麽文章過來嗎?

再想想文哥兒的年紀,想來不可能是他自己去了解這些事的。

這等私密之事肯定由家中長輩傳授!

最有可能傳授這一切的,必然是王華無疑了!

不愧是奪門而逃王狀元啊!

兒子才剛到能娶妻的年紀,他就用這種玩意恐嚇兒子潔身自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

王華很快接收到眾人復雜的目光,那些目光裏有震撼、有了然、有敬佩,甚至還有隱含敬畏的……反正,什麽都有!

尤其是唐寅這個一度流連歡場的家夥,更是眼神幽幽地看向他。

唐寅當年也曾經被亂花迷了眼。

那會兒他父母妻兒陸續離世,他只剩自己孤零零一個,出了孝期後心裏空落落的,到了外頭被溫柔美麗的解語花一寬慰,可不就一度沉溺其中嗎?

後來差點因為這事兒失了鄉試資格,唐寅已經收斂了不少。等到金榜題名成了探花,還被吳寬相中當孫女婿,他便沒再流連那種地方。

可是這文章一出,不少人便想起他當年曾經驚動禦史的風流韻事!

一想到這些可能都是王華教導文哥兒的,唐寅看向王華的眼神便帶上了幾分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