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第2/3頁)

新首輔就是劉健無疑了。

劉健、謝遷、李東陽都是東宮舊人,只是謝遷和李東陽資歷尚淺,還是劉健比較穩重可靠。

蘇州離宜興不遠,王鏊便順便多留了幾日準備送徐溥歸鄉。

徐溥作為正兒八經的四朝老臣,乃是憲宗皇帝還在東宮時的班底,風評一直不錯。得知他要歸鄉去,自然有許多人前去相送。

文哥兒也受過徐溥幾次照顧,也登門去向徐溥話別,說是等他下回去江南,一定要去宜興拜訪他老人家,嘗嘗那香噴噴的蔥油餅、甜滋滋的小酥糖,還有地道的太湖三鮮和陽羨紫筍!

陽羨紫筍可不是筍,是超好喝的陽羨茶!

徐溥哈哈直笑,說道:“你倒是記得比我這個宜興人牢。好好好,等你來了,我請你嘗個遍。”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道:“我聽說宜興還盛產紫砂,有當地金沙寺僧尤其擅做紫砂壺,到時我要去看看!”

就文哥兒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連吳寬他們這些吳人手頭都沒有傳說中“愛茶人士手頭都應該有一把”的紫砂壺,可見眼下還沒到這種風雅茶具盛行的時期。

文哥兒還和徐溥聊起了這種“紫泥”的歷史,說是宋朝的時候就很有人愛用來作茶盞了,比如北宋的梅堯臣就寫過“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說的是蔡襄蔡君謨去了福建,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比如有名的小龍團茶就是他大力推廣開的。

他到了當地後不僅親自學著制茶,還把當地好茶寄給京師的親朋好友鑒賞(比如宰相杜衍),宰相杜衍又組織親朋好友寄茶。

宰相杜衍的朋友圈如下:歐陽修,梅堯臣,曾鞏等等。

有這麽多著名人物共同推薦,蔡襄自己也賣力和詩推廣,自然讓福建茶葉又達到一個新高峰!

人家蔡襄是怎麽吹噓來著,寫的是“鮮明香色凝雲液,清徹神情敵露華”,一聽就賊拉好喝!

咱的地方官也要蔡襄兢兢業業的帶貨精神啊!

要是能推廣出一件名品,當地百姓的子孫後代興許都有了養家糊口、發家致富的新行當!

徐溥聽著文哥兒洋洋灑灑地說起自己的看法,笑著說道:“你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只不過這裏頭的‘紫泥’可不是我們宜興的紫砂。”

他給文哥兒解釋了一下,古時禦用之物多用武都紫泥來泥封,所以梅堯臣詩裏的“紫泥新品”指的是這茶乃是貢品。

文哥兒沒想到居然是這樣解釋的,訥訥說道:“是小子想當然了。”

這詩又是“紫泥新品”又是“吳中內史”的,他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宜興紫砂。

見文哥兒很有些慚愧,徐溥笑著安撫:“你讀了這麽多書,還有這麽多新想法,已經遠勝於許多人了。”

小小年紀便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還得了?

那簡直都不算是人了,是真的仙童下凡!

徐溥道:“等我回了宜興,一定去金沙寺看看有沒有你說的紫砂壺,有的話讓人給你捎一個。”

文哥兒道:“豈能讓您勞累!”

徐溥笑道:“我也想去到處走走,看看家鄉如今的模樣。”

文哥兒聞言忍不住問起徐溥的想法,人老的真的很想回家鄉去嗎?他是很想把老丘留在京師的,可看著徐溥滿七十歲就開始申請退休,堅決不多幹一年,瞧著也很舒心。

如果有人攔著不讓他出去外面玩耍,他會很難過的。

徐溥一聽文哥兒那糾結的語氣就知道他在想什麽。他溫煦地說道:“若我還有放不下的事,定然是不會回去的。可朝中有你們這麽多年輕人在,我如今又老邁多病處理不了多少政事,自然便想回故土瞧瞧。”

文哥兒道:“七十歲也不老,您看石渠學士他都八十二了,一頓飯吃得比我還多!”

徐溥聞言不由想起了王恕那個“大胃王”的綽號,樂道:“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他們願意留下便是因為京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或更重要的人。”

像丘濬那樣一離家就是四十幾年,家中估摸著已經沒什麽認識的人了,還不如跟著兒子在京中養老。他長子不是蔭了個中書舍人嗎?雖然沒有進士出身,好歹也算是有了個差使在身。

他真要回瓊州去,兒孫不免也要跟回去盡孝,來回折騰反而耽誤事。

何況京師還有文哥兒這個丘濬親自看著長大的小神童,他哪裏舍得走?

聽徐溥這麽一開導,文哥兒便不再琢磨這事兒,開開心心地別過徐溥到別處玩耍去。

相比朝堂上下送別的送別、燒熱灶的燒熱灶,朱厚照對朝中這些人員變動卻是不甚在意,他唯一關注的是王鏊要休半年省親假,接下來文哥兒當值的日子又又又增加了!

朱厚照帶著他家小羊屁顛屁顛去找又又又當值的文哥兒,臉上洋溢著“啦啦啦你又加班啦”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