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第2/3頁)

王華聞言嘆了口氣,把外頭的傳言講給文哥兒聽。

文哥兒眨巴一下眼。

“你別不放在心上,都說眾口鑠金,這樣的傳言多了,難免會讓西涯聽了去。”王華語重心長地說道。

文哥兒道:“您為什麽覺得您都聽說了,而老師他沒聽說呢?”

全京師消息最不靈通的人居然以為自己比全京師消息最靈通的人更早聽說外面的傳言嗎?!

王實庵呐王實庵,你到底哪來的自信!

王華:“…………”

這糟心兒子不要也罷!!!

見自家老爹又被自己氣到了,文哥兒信誓旦旦地保證道:“您放心吧,我心裏有數的。”

外頭那些說法文哥兒也不是一無所知,但他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可太多了,就算想管也管不過來,還不如用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

王華見他說得這般從容,便也沒再多勸。

結果第二天文哥兒就去李東陽面前把他給賣了,說是王華為此憂心忡忡。

嘿!

他們家老王永遠這麽愛操心!

李東陽聞言笑睨著文哥兒說道:“你倒是什麽話都敢講。”

文哥兒道:“那當然,我王慎辭平生事無不可對人言,何況您還是我老師!”

李東陽樂道:“你一半大小子少把‘平生’掛嘴邊裝老成。”

師徒倆就著王華愛操心的老毛病聊了一會,誰都沒再提傳言之事。

事實上也沒必要再去提,只要他們的師生關系還在便算不得什麽矛盾。

文哥兒真有什麽事要找他辦,他難道還會拒絕?他真有什麽事要文哥兒去辦,文哥兒難道還會不盡心?不過是有人看他們師徒間關系融洽,想給他們添點堵罷了。

畢竟他和謝遷能有文哥兒這麽個省心省力還懂得自己找活幹的學生,不知多少人都眼熱不已。而且如今文哥兒越發得皇帝和太子看重,要是連幾句流言蜚語都沒有可就太稀奇了。

文哥兒到李東陽面前賣完爹,這事兒便算是徹底揭過了。

想要師徒之間不留心結,只需要犧牲自家親爹,多劃算!

下午王華去跟李東陽匯報工作,就被李東陽說了一嘴,認為王華這個老朋友還不如文哥兒懂他。他李西涯難道是那種容不下後輩的人嗎?你這個人哪,一天到晚瞎操心!

王華:“………………”

不是,這就是文哥兒嘴裏說的“咱父子倆有什麽好為難的”?!

父子倆的私下談話,你轉頭就跟當事人說了?!

見王華臉色變來變去,李東陽哈哈大笑。他拍著王華的肩膀說道:“你啊,一天到晚操心那麽多做什麽。我要是像你這樣有兩個那麽出眾的兒子,我一準每天都從早樂到晚。”

王華能說什麽,只能無奈苦笑。

當父母的真就是孩子沒能耐也愁,孩子有能耐也愁。

王華傍晚回到家,抄起竹鞭攆得文哥兒滿院子跑。文哥兒身體倍兒棒,跑起來氣都不喘,還有心情跟王華說起對面謝家的先進經驗。

要打孩子趁小打,孩子大了就不好打了!

他已經過了十歲,再打也沒有用處,咱父子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說話不好嗎!!

王華:“…………”

更氣了!

最後還是文哥兒見他爹開始氣喘籲籲,十分貼心地倒回去給他爹順氣,父子倆才算握手言和。

這點師生與父子之間的小問題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文哥兒仍是每天沒心沒肺地吃好喝好,等著入貢院當同考官。

說起來他們這些考試官比考生都要多關很多天來著,因為他們都要提前一天被關進貢院裏去,且每考一場就要召開考前研討會來個現場出題、現場下印,確保沒有人能泄露考題。

算下來就是三場直下沒錯了。

考完以後也沒完,你還得接著閱卷。

聽起來比考生還煎熬!

唯一比較好的可能是他們待的地方比較寬敞,考生們進場出場以及考試期間可以坐著喝喝茶聊聊天,沒有考生那樣的心理壓力。

同考官大多選自翰林院以及左右春坊官員,份額大概是十四個同考官裏頭至少占了十個八個,所以到時候又是老熟人湊一起開會!

完全不難!

到時候文哥兒還得帶個不識字的從人進去幫忙幹點雜活,負責照料好他的生活起居問題。

金生知道這個規定後很是惆悵,這次他是跟不進去的了。

好在想要找識字的從人很難找,想要找不識字的可就簡單了,簡直要多少有多少。

等到文哥兒在親爹的指點下把人和東西都備齊了,考官入貢院的日子也近了。

明明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停妥了,文哥兒不知怎地總感覺自己忘了什麽很重要的事,眼皮沒來由地亂跳。

直至到了入貢院前一天,這種不太妙的預感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