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第2/3頁)

至於中間中原動蕩、分崩離析的那些年,大夥選擇性地忽略了,那不過是短暫的失去罷了!

反正,敦煌自古以來便是河西的一部分!

就要敦煌!

就要敦煌!

河西四郡不能三缺一!

不管這次河西走廊的開發計劃能不能成,都已經有無數人開始關注河西的情況。

這股子“敦煌熱”到了元宵十天長假被推到最高點。

事實上自年前起便陸續有敦煌相關的戲上演,演出地點從佛寺、道觀到各個胡同的大小戲台都有。

佛家對於如何“入世”研究頗深,自唐朝起便開始面對廣大香客群體搞“俗講”,也就是由專門的講經高手給大家講佛門通俗故事(比如有名的《目連救母》)。

據說有次老丘經過一處佛寺,發現裏頭的院墻裏畫滿了《西廂》,當場開始指指點點:“空門之中怎麽可以畫這種玩意!”

那寺裏的老和尚還振振有詞的回答:“老僧在此悟道!”

可見許多佛寺是很樂於接觸新鮮事物的,不管是詩文、小說還是戲曲,對他們而言都是吸引信眾的工具。

工具可沒有貴賤俗雅之分,只要有用就可以了。

事實上你不俗一點,許多香客興許還聽不懂呢!

考慮到大過年的,不少人要帶著家中老小去佛寺道觀拜拜,文哥兒早前便分批約見了住持和觀主,與他們一起因地制宜地編故事——哦不,從經書典籍中尋找適合的故事。

搞宣講工作絕對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重要人群!

年前陸續演出的新戲與俗講內容都頗受歡迎,尤其是脫胎於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九色鹿傳說,更是成為小孩子們的最愛,連帶相關的鹿王印都成為集章活動中最受喜愛的印章,連沒冊子的人都忍不住過去討印章蓋上幾個。

元宵節相當於傳統的“金吾不禁夜”,晚上是沒有夜禁的,商家和百姓都可以來個徹夜狂歡。文哥也趁此良機來了次面向廣大群眾的文藝匯演,內容正是陸續在不同場合進行過許多次演出的節目。

這樣的大型活動,文哥兒自然提前和五城兵馬司的人報備過。他還給謝遷等人預備了內場票,讓他們可以擁有最好的觀賞視野。

沒辦法,要把他們這些大人物請過來坐鎮,怎麽都得把事情安排好。

五城兵馬司的人得知這麽多達官貴人要到場,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早早把人派出來維持秩序。於是演出當天人雖然多,秩序卻不算太亂,到處都熱熱鬧鬧的。

周經跟謝遷他們一起入場後開始觀察四周的情況,看看那彩樓,瞧瞧這桌椅,看看那高台,瞧瞧這茶點,再看看周圍明亮如晝的燈花,這,居然真的沒有花國庫的錢!

周經把文哥兒喊了過來,問出了心裏頭的疑惑:這麽隆重的演出場地,居然不用花錢的嗎?!

文哥兒就給周經看桌上的杯盤碗碟,看到上頭雅致漂亮的標志沒有。

這是贊助商的商標,都是他夥同張靈等人悉心為商家們設計的。

商家們都很感動,決定以後把這極具設計感的商標焊死在自己招牌上!

為此,他們還主動包攬本次活動的所有人力物力支出,從桌椅杯盤到彩綢燈花都由大夥義務提供!

咱京師的老百姓就是這麽古道熱腸,他們想拒絕都拒絕不了!

周經:“…………”

你這種鬼話有人會信嗎?!

不過經過文哥兒一解釋,周經大致也明白了,無非就是這些商賈想借機宣傳一下自家商鋪,而文哥兒正好又缺點活動經費,雙方便各取所需達成合作。

這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各地不是都有打著“北宋貢酒”“南宋貢米”之類的名頭做買賣的嗎?

頂多只能感慨一下文哥兒在商賈之中號召力頗強,連這種無本活動都能辦起來。

可惜這小子是浙江籍啊……

周經這個戶部尚書不免在心裏惋惜起來。

眼看謝遷他們都到齊了,大明第一次元宵文藝匯演也正式開始。

文哥兒安排的節目豐富多彩,涵蓋歌舞、戲劇、說書、皮影戲等等類型,全是他這半年來忙裏忙外找人排演出來的。

他還給說書先生們搞了場培訓,給他們傳授了一點相聲技巧,說書先生驚為天人,很快融會貫通,積極地提升自己的吃飯本領。

不僅節目上精挑細選,場地上也極有講究,搭台子時還請張老道過來把過關,不是讓他搞風水堪輿,而是讓他研究如何搞出原始的舞台音響和燈光效果。

張老道對於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格外感興趣,聽了文哥兒的構想後從選址到搭台全程親自把關,愣是把文哥兒的要求實現了七八分。等到正式排練時把贊助這次文藝匯演的商賈們都驚住了:聲音居然可以傳得這麽遠!燈火居然可以把人映照得這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