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第2/3頁)

他們得趁此機會向關外七衛的人透露這樣一個訊號:將來河西走廊這邊都種上的良種土豆了,也可以惠及關外七衛。

朋友來了,當然得熱情招待!

晚上多做幾樣土豆菜,保準讓他哥的朋友們回味無窮!

李清是準備用王守仁這次逮著的俘虜去和北虜換些牛羊回來的,所以晚飯大方地宰了牛羊讓大家都吃上肉。

這一頓能算在北虜頭上,咱不心疼!

有肉的話,能做的菜可就更多咯!

土豆燉什麽肉都特別香!

光是想想那味道就受不了了!

文哥兒很快把事情安排下去。

得知有關外七衛的人要來觀禮,軍漢們更是挺直了背脊,叫自己看起來更為英武,誰都不願意丟了小狀元的臉。

等到天邊瞧見了些許紅霞,王守仁一行人也終於到了。他們帶回來的俘虜還不少,估摸著能換不少牛羊來著!

文哥兒好奇地跑去關押俘虜的地方瞅了幾眼,看他們的眼神活像是看一鍋鍋土豆燉牛肉!

超香!

哧溜!

俘虜們:?????

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有點兒害怕。

這位大明小狀元的眼神仿佛是想吃人!

大本營那邊彩旗飄飄,一看就像是在歡迎王守仁等人凱旋。

張靈等人得知文哥兒早上已經主持完十分隆重的豐收儀式,還有些遺憾:“我們應當早一天回來的。”

他們這次出關不僅臨摹了大批敦煌壁畫準備帶回去好好揣摩,還沿著長城好好賞玩過塞外風光,積攢了不少靈感。看到周臣跟自己第一次到敦煌一樣癡癡地對著那些壁畫廢寢忘食,張靈心情非常好!

看吧,任何一個熱愛書畫的人發現了這些壁畫都不可能無動於衷的,可不能怪他上回流連忘返!

當晚,豐收宴和慶功宴一起辦了,大夥都覺得自己是沾了王家兄弟的光才能敞開了吃肉,所以一個勁找王守仁敬酒(文哥兒年紀太小,大家都沒逼他喝)。

王守仁這麽愛熱鬧的人都差點落荒而逃。

文哥兒聽著王守仁他們在關外的見聞,心裏頭羨慕得不得了,只盼著自己下次過來的時候也在兵部,那他也可以出關看看!

關外七衛的人趕上了豐收儀式的尾巴,也被土豆的產量震驚到了,晚上再一嘗土豆的滋味,聽著文哥兒介紹說這東西既能當主食又能做這麽多好吃的菜,當即拉著文哥兒詢問這東西怎麽種,他們關外七衛能種嗎?

得知現在能弄到的土豆良種不多,陜西行都司自己都還不夠種的,關外七衛的人都有些失望。

直至聽文哥兒保證說等到陜西行都司這邊的育種基地弄起來以後會對外發售土豆良種,關外七衛是自己人肯定優先安排,他們才終於喜笑顏開。

這一刻他們對大明的歸屬感迅速高漲。

沒錯,他們就是自己人!

像北虜和土魯番肯定得排在後頭去,甚至根本不賣給他們!

一頓飯吃下來,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文哥兒雖然已經是個六品官了,卻堅定地認為自己還是個未成年孩子,席間連口酒都沒沾過。

於是到晚上他就負責跟還清醒著的人一起把眾多醉鬼搬回床上。

既然王守仁他們也歸隊了,歸期就該正式提上日程了。

本來應該由王守仁這個領隊作為代表寫奏章向京師匯報此次西北之行的情況以及請示歸京日期,只不過屯田這一塊主要是文哥兒負責的,所以王守仁讓他自己寫。

文哥兒手頭的材料一直都是邊做邊寫的,不至於事到臨頭才來趕,所以兄弟倆很快搞定這次的奏請折子。

在朝廷的批復送過來之前,他們可以暫且松快幾天,趁著秋高氣爽敞開了在陜西行都司好好走走逛逛。

這本相對正式的奏本第一時間送回了紫禁城。

眾人看到這份堪稱詳盡的西北考察報告,都知道是出自誰的手筆。

文哥兒一行人去了西北那麽久,大家心裏都惦念著,朝廷飛快地把批復送了過去,讓他們務必第一時間踏上返程。

另一邊的文哥兒玩得正歡,都還沒來得及和相熟的人一一告別呢,京師的批復就跟長了翅膀似的飛到了甘州。

既然朝廷都催著回去了,他們就沒有到處遊玩的自由了,只得麻溜收拾行囊準備踏上返程。

聽聞文哥兒要走,軍屯上的人哪裏舍得,平時投喂得更頻繁了,恨不得把家裏的好東西都拿給文哥兒他們嘗嘗。

文哥兒他們商量著半夜悄悄出發,省得他們到時候一路相送更添離情。

眾人都同意了這個決定。

作者有話說:

文崽:民心太盛,準備偷偷溜走!

*

文崽西北之行,初步落幕(?)

*

注:

①土豆輪作的事,真的已經考慮過啦,我搜了搜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