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第2/3頁)

陜西行都司可以說是常年需要靠朝廷補貼才能勉強收支平衡的邊關軍事化管理地區。

這些朝廷補貼的糧食不一定能落到每家軍戶手裏,更不一定能幫他們熬過每年都要面對的寒冬。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手裏有糧,心中不慌!!

一開始聽文哥兒說話,大家心裏都有些犯嘀咕:這麽差勁的東西,這群進士老爺為什麽要特意帶過來給他們種?

等聽到文哥兒後面那處處為他們著想、句句說到他們心坎上的話,他們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跟著激蕩起來。

手裏有糧,心中不慌,這是千百年來小老百姓們最淳樸也最實在的想法。

對於百姓們來說,千慘萬慘,沒得吃才是最慘的!別的慘法可能只是痛苦一點,沒糧吃可是要餓死人的!

有這麽多缺點又怎麽樣,它能填飽肚子啊!

只要好好學會怎麽種,就能保一家老小冬天不挨餓啊!

所有人都意動不已。

只是,這東西真的有那麽高的產量嗎?

伴隨著眾人半是期待半是懷疑的目光,文哥兒領著王九思等人來到了試種田邊,由文哥兒這個領頭人揮下了第一鋤頭。

這三個多月來的軍屯生活讓文哥兒揮起鋤頭來相當熟練。

接著王九思他們都麻利地行動起來,不過短短一刻鐘的功夫,清理好的土壟之間已經堆滿一顆顆圓溜溜的土豆蛋子!

初秋明媚的日光映照之下,那一顆顆土豆蛋子仿佛在發光!

這是黃土地裏長出了金疙瘩!

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他們只是輕輕松松地挖出了兩壟的土豆,那金疙瘩就已經堆滿了壟間的低窪處!!!

一棵就能拔出一大串!!!

不僅受邀前來的軍戶代表們震驚了,連李清這位都指揮使的下巴都有些合不攏了。

乖乖,這是最不擅長下地幹活的讀書人啊!

他們都能輕松挖出這麽多,可見這東西挖起來有多省事了。

而且,這產量是真實存在的嗎?不是他們提前埋到地裏騙人的吧?!

李清有點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捋起袖子親自下地挖出一棵土豆來,認真數起了上頭到底掛著多少顆的土豆蛋子,越數越是手頭發顫。他是軍戶出身,小時候也是苦過來的,太清楚這產量對於軍屯來說意味著什麽了。

李清腦海裏掠過某一年旱災自己餓死的弟弟的臉,他弟弟餓死之前已經瘦得皮包骨,都看不出人形了,連哭都沒有力氣再哭。

那樣的日子太苦了,所以自那以後但凡有機會立功他都沖在最前頭,上陣殺敵再危險又怎麽樣?死了能給家裏賺撫恤金,活了他能攢軍功!他要熬出頭,要讓全家老小填飽肚子……他如今能當上都指揮使,憑的就是這麽一股執念。

李清眼眶都熱了。

李燿見狀過來關心道:“爹你怎麽了?”

李清見兒子湊過來了,為了維持嚴父的形象又把眼淚憋了回去。他板起一張國字臉吩咐:“燿兒你記住,以後你就跟著你先生學習,他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不許有半點不敬!”

李燿雖不知道自家老爹為什麽突然這麽叮囑自己,不過他心裏早就認定了文哥兒這個老師,並且下定決心要把他們王派關學發揚光大,所以聞言立刻擲地有聲地保證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若不敬先生便是大不孝,天打五雷轟!”

李清:“…………”

……倒也不必這樣。

你先生才十歲你記得嗎?

他能有你這麽大一兒子當真是奇跡!

李燿見他爹沒啥事了,又屁顛屁顛跑去給文哥兒打下手,比起孝敬親爹顯見是更想孝敬老師。

李清一時也不知該欣慰還是該心酸。

與此同時,圍觀的軍戶們嘴巴也越張越大,徹底被幾乎要填滿壟溝的土豆震驚了。

這東西真要能吃的話,產量可就太驚人了,都比得過江南那些富饒土地了吧?

不,說不準還要更多一點,畢竟江南那些上好的良田也只是畝產四五百斤水稻!

這裏可是西北啊,這裏可是很多東西根本種不活的西北!

前來觀看這次收獲儀式的軍漢們都被眼前這種新糧征服了。

哪怕不好吃,他們也想種上一點,這東西關鍵時刻能救命!

等到示範性的收獲儀式結束,文哥兒還帶著人把小些的土豆蛋子放進鍋裏蒸熟,做了道後世最為簡單的“箜洋芋”。

後世不少西北人喊土豆為洋芋。

這做法甚至連皮都可以不用削,只需要往鍋裏放點油和水,再把洗幹凈的土豆放下去,等到水徹底收幹、土豆帶上點鍋巴,就可以出鍋了!

有條件的可以澆點調料或者做點蘸水,沒條件的直接吃也老香老香的!

文哥兒捧著一盤子箜洋芋邀人品嘗。

所有人幾乎都是第一口就被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