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第2/3頁)

欽天監是會選拔專門的天文生的,民間要是有人私自學習的話後果很嚴重,情節輕些的流放去戍邊,情節重些的直接處死。

這些年雖然已經解禁了不少,不過有心人要拿這些事做文章會挺麻煩。文哥兒自己當然是不會因為這點小事挨罰的,可他們要是罰底下的學生的話文哥兒豈不是會格外難受?

所以這東西他們這些庶吉士內部學學就得了,暫且不要傳授給西北這些小孩兒。他們現在主要學的還是啟蒙內容,沒必要直接躍進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文哥兒聽文徵明這麽一勸,也想起來有那麽一條百年前立下的禁令。他親手做完地球儀後興頭也過去了,說道:“那好吧,我先收起來,回京以後再給先生他們看看。”

既然是給謝遷他們看,文徵明也就沒再多勸。

天文地理之類的學問對時人而言算是“雜流”範疇,哪怕時不時有人為此辯論也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重視,此事算是暫且揭過了。

比起甘州這邊的風平浪靜,京師就比較風起雲湧了。

朱厚照遞完折子以後就在他父皇議事的地方大發雄威,別人提個反對意見,他就跳起來傾情反駁,一口一句“小先生說過”,簡直把他小先生的話奉若聖人之言。

也不知文哥兒在東宮給太子講《成語故事》都拓展過多少內容,反正甭管別人說什麽,他竟都能扒拉出應對的話來。

具體辯論手法是這樣的:先占據道德高地,再進行針對性的引經據典。

實在是腦殼空空沒有經典可以引用,那就直接占道德高地!

道德上站得足夠高的事兒會有錯嗎?絕對不會有錯的!

朱厚照第一次自由發揮,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再來一百個大臣和他吵架他都能吵贏(雖然他在吵架過程中還是沒能脫離他小先生獨立行走)!

太子開開心心地舌戰群雄,聽得兵部尚書馬文升臉上一抽一抽的。

當初聖上說要讓一個六歲小孩入宮講什麽《成語故事》,他們應該狠狠心抗爭到底的。

看看這都把太子教成什麽樣子了!

想說這事兒和王家那小子沒關系?你且先把太子話裏那些個“小先生說”給摳掉再說這種荒唐話!

可是要辯駁吧,馬文升一時半會又找不出辯駁的話來。

這船造出來不是去遠洋航線的,是在咱大明海域上巡查順便捕魚的。海洋那麽大,光是漁獲就能養活許多人,靠海的地方不缺粗鹽,隨便加工一下魚肉甚至還能補給中原諸地。

這並不是什麽壞事,不僅能揚大明國威,還有實打實的好處。

按照文哥兒的說法,海洋是個大寶藏,我們不占別人就會占掉。本來屬於我們的海域,以後可能會被外邦人隨意來去,有時候他們打到家門口了我們都拿他沒辦法。

咱泱泱大明,難道還湊不出一支像樣的水師嗎?

大明每年花那麽多錢養著龐大的軍隊,平時輪流派人出去巡邏一下不過分吧!

馬文升這個兵部尚書算了筆帳,要是真的能面向沿海衛所開放海洋漁業,那麽這些衛所的訓練熱情興許都會大大提高。

畢竟他們有了好的海船,以後可以敞開了利用海裏的資源,日子肯定會比以前好過很多!

馬文升沉吟著沉吟著,也忘了辯駁朱厚照的話。

一時間竟沒人再出言反對。

小豬崽第一次出手,幾乎是大獲全勝!

不管眾人心裏頭到底是怎麽想的,至少表面上所有人都被說服了(主要是找不到話來反駁)。

朱祐樘性格溫和,登基這麽久哪怕是對朝臣的建議不甚滿意,表面上也會先含糊其辭地應下,回頭再把事情直接按自己的意思辦。

他還是頭一回看到這麽多大臣被辯駁得啞口無言。

朱祐樘有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欣慰。

哪怕已經當了十年的皇帝,他很多時候還是覺得處理朝政讓他非常吃力,一度還沉迷於李廣獻上來的丹藥給自己的慰藉。

相比之下,他的皇兒應該會是個很好的皇帝!

作者有話說:

豬崽:我有法寶,“小先生說”!

文崽:?

文崽:我真是謝謝你吶!

*

注:

①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參考《後漢書》

②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出自《大戴禮記·曾子天圓篇》

【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雲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且來!吾語汝。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