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第2/4頁)

我們空蕩蕩的國庫已經饑渴難耐了!

光收自家商賈的過路稅有什麽意思,我們要對天下商賈一視同仁。只要他們肯來,我們就要收他們稅!

不僅海路來的收稅,陸路來的也收稅,咱承諾絕不搞區別對待,歡迎大家帶著銀子來大明花!

至於那些個虧本買賣,那肯定是再也不要做了。

閑著沒事上趕著虧錢做什麽!

楊廷和聽了朱厚照的想法,目光多了幾分訝異。

沒想到朱厚照才看完信就能冒出這樣的想法來,而且還跟臨清鈔關聯系在一起。

他們這位太子著實聰慧過人。

這語出驚人的聰明勁竟是與文哥兒極其相像。

簡直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不愧是文哥兒這位“小先生”手把手教出來的小孩兒。

王華和王鏊本來聽朱厚照兩人討論外貿問題就有些震驚了,再聽朱厚照振振有詞地說什麽要對天下商賈“一視同仁”,更是覺得他們這位太子可太不簡單了。

小小年紀,臉皮賊厚!

才七歲就這樣了,長大了那還得了?!

王華越琢磨越覺得不妙。

他養出個特別愛坑爹的兒子就不說了,自己生的還能換掉咋滴?

可現在他兒子教出個性情跟他差不多的太子,等到太子長大後繼承大統,他們該怎麽拴住這位想法永遠天馬行空的皇帝?

好在如今他們聖上才二十七八歲,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紀,說不準太子繼位時他已經告老還鄉了!

就讓文哥兒自己煩惱去吧!

太子想法多也不是什麽壞事,楊廷和笑著鼓勵道:“既然殿下有這樣的想法,不如試著寫一封奏章呈給陛下。想來陛下若是知道殿下這般聰慧,定然也是十分欣慰的。”

朱厚照一聽自己可以挨誇,立刻興致勃勃地說道:“好!”只是他還惦記著其他人收到的信,又跟王鏊交換著看完了,才拜托王華這個當爹的幫他跟翰林院其他人換信看。

他可不是單純想看文哥兒吃了什麽,而是想累積點寫奏章的素材!

太子提的這點小要求,王華自然欣然答應。

朱厚照心滿意足地把大夥的信都換了一遍,雄赳赳氣昂昂地回東宮創作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奏章去了。

他小先生說過,這次去西北就是要考察那邊適不適合種土豆以及邊貿能不能開的。小先生要做的事,他這個當學生的怎麽能不在京師搖旗呐喊!

這就把邊貿和市舶司落實下去!

傍晚下衙後,王華和楊廷和一起去丘家送信,並且說起太子對外貿的支持態度。

這件事當初是丘濬上書起了頭,只可惜一直都沒能落實下去。

如今文哥兒走了一趟西北,竟讓太子生出要上書的想法來,丘濬聽了必然會很高興。

畢竟這是太子第一次針對朝政發聲,不管別人怎麽想,朱祐樘這位當父皇的肯定是要鼎力給太子撐場子的。

這次落實到位的可能性很大!

甭管什麽時候開始運作,至少班底是要湊起來的。

怎麽都不能讓咱大明的儲君丟臉不是嗎?

丘濬聽了楊廷和的話,面上的表情卻沒有多少變化。

事實上他在許多人面前他都是這張終年不變的嚴肅臉,很多人都看不出他心裏的想法。

丘濬還在內閣的時候也催過幾次,都被徐溥他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給攔下來的。

江浙一帶的人大多沆瀣一氣,哪怕徐溥這個中正平和、從不犯錯的首輔也一樣。

想要改革海貿的話,浙江、福建、廣東這三個地方的阻力估計最大。

畢竟他們本來就擁有大明僅有的三個市舶司,經過這百來年的發展,不知已經因為市舶司的存在結成了多少利益關系。

要是真的要規範起來了,不僅明面上的好處沒了,暗處的好處興許也要受影響!

所以這事兒才會拖到丘濬致仕還沒提上日程。

太子願意出面當然是好事。

可是太子到底還小,哪怕已經出閣讀書也改變不了他還是個孩子的事實。

他一個小娃娃,有多少人會聽他的話?

恐怕東宮這奏本一遞上去,只會讓不少人會認為是有人在背後慫恿。

丘濬當初直接上書就是抱著自己都這把年紀了,甭管皇帝願不願意聽他都先把建議提了再說。

再差的結果也不過是致仕不是嗎?

他可沒什麽好顧忌的。

得罪人又怎麽樣?反正滿朝也沒幾個他沒得罪過的人。

以一己之力孤立滿朝文武,說的就是他丘瓊山了!

現在太子因為文哥兒的來信而生出寫奏章支持加強外貿的想法來,丘濬卻不免有些擔心了。

他這把老骨頭都快入土了,自然無所顧忌。可文哥兒才十歲啊,要是他因為這件事而卷入朝中的利益紛爭之中,以後的路還怎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