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第3/3頁)

這一句接一句的,可不就是令人不忍多聽的“流民悲歌”嗎?

不說街上的乞兒,便是那些賣身給別人為奴為婢的丫鬟奴仆,不都對著主家一口一個“爹”“娘”“哥哥”“姐姐”地喊嗎?

這其中許多人的遭遇,怕也是“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朱厚照從小錦衣玉食,本是讀不懂這詩的,可他昨天已經聽文哥兒就著《乞兒圖》講了許多百姓受的苦楚,再跟著文哥兒讀這首《葛藟》便覺有些難過。

朱厚照一手拉住文哥兒讓他看自己,一手摸著自己小小的胸口說道:“這裏悶悶的,不舒服!”

文哥兒微微一頓。

若是自家弟弟,他也不會在對方這麽小的時候就給他講這些內容。

了解這些東西對一個六歲小孩來說還為時過早。

只是朱厚照是太子。

擁有一個憫愛百姓的太子,對整個大明來說太重要了。

文哥兒道:“殿下會不舒服是因為殿下有不忍之心。這對我們大明來說是好事,對百姓來說也是好事,以後殿下肯定會是人人愛戴的好太子!”

朱厚照聽後就又高興起來了:“孤當然是好太子!”

文哥兒便讓他在邊上練字。

朱厚照對著文哥兒寫的《葛藟》一筆一劃地臨摹起來。

作者有話說:

文崽:上班難,帶娃更難,上班又帶娃——嘶,誰有我苦?!

隔壁司馬懿:……大概是,我?

*

二更復活術,biu!

活了一天!

*

注:

①《乞兒圖》的介紹:參考周臣的《流民圖》,純屬看圖發揮,有什麽錯的就當它虛構(bushi

有興趣的話,【中華珍寶館】這個網站可以搜到高清原圖……本體目前收藏在美國某博物館

-

②“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謂他人母,亦莫我有”:出自《詩經》

原詩是這樣的: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

含義和翻譯多種多樣,文裏只是隨便搞搞,不要當真

-

③不忍之心:出自《孟子》

就是那個有名的“君子遠庖廚”

齊宣王看到有人要殺牛來祭祀,牛叫的特別慘,心生不忍,讓人去換成羊

孟子針對這件事猛誇了齊宣王一頓,說有他這樣的仁心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孟子還感慨,咱這些君子啊,就是不忍心看到這些殘忍的事,所以咱都不去廚房的!

-

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讀書人為了販賣自己的思想,什麽話都誇得出口!(bushi